在海汉将领们召开战前准备会的同时,南昌城里的都指挥使司衙门也是一片忙碌景象。
近段时间,这里已经成为了城内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每日车水马龙,人流络绎不绝,宛如市集一般。
当然了,衙门毕竟是衙门,何况这里还是明军的主管部门,汇集到此处的人员可不是来赶集的普通百姓,大部分都是南昌驻军部队的各级军官,以及穿梭不停的大量传令兵。
来自南昌城外的最新敌情,不断从四面八方送到这里,以供衙门里的大人物们对形势做出判断,指挥调度守军的部署。
目前南昌城内级别最高的军事指挥官,是江西都指挥使丁保国,同时他也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原本按照明朝的传统规制,文官权限要远大于武官,所以虽然正二品的丁保国比从二品的左布政使赵明宇还高了半级,但通常还是得听从来自承宣布政使司的指令。
不过这个规矩在江西开战之后,准确地说,是在海汉迅速攻占了大半个江西,赵明宇公开表明了寻求和谈停战的态度之后,丁保国就不愿再继续顺从布政使司的命令了。
丁保国的主张是,既然海汉不肯善罢甘休,那就应该以南昌为中心,集结江西境内的明军,设置层层防线,在退守过程中利用袭扰战和相互呼应的据点战,不断消耗海汉军的兵力和物资。
待其推进至南昌城下,彼时战力应该已经打了不小的折扣,此时再凭借坚固的城防以逸待劳,寻找机会击溃海汉军的攻势,进而打破其不败神话。
这番主张得到了军中不少人的赞同和支持,加上南昌的确还有数万可战之兵,看起来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
不过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布政使司衙门的支持,在海汉军攻打江西期间根本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整体防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