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吉县的时候,李典史李大人虽然是官,但是吏员们还是可以给他丢脸子,不过回到荠县,典史署衙的吏员们却集体在县衙外面等候。
哎呀,这份待遇差距,还是自己人靠谱呀!
“大人一路辛苦,听闻大人在长吉县破了两起陈年积案,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哈哈,侥幸,侥幸,各位快快起来。哎呀,老严,怎么还弄这么一出呢!”李逸将站在前面的老吏老严扶起来。想当初,李逸刚到典史署衙,以老严为代表之人还在背后议论自己来着。
“多了老严,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衙门可有什么要事?之前吩咐下去的事情办的如何了?”
一回来就问大家的工作情况,妥妥的上司做派。
老严显然早有准备,引着李逸往衙门里走,一边走一边到道:“大人离开之时,吩咐大家继续梳理旧案积案,您离开的这段日子,我们也破获了两起以前积压的命案,另有其他如盗窃的旧案一十八起,尽数将盗贼抓获。”
“大人,就这一个多月的功夫,县城盗窃仿佛为之一空啊。县里百姓们对大人,可都是赞誉有加。”
“是啊是啊,一些百姓甚至还给衙门送锦旗,哎呀,大人,您不知道,在下在衙门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受到百姓们出其内心的送我们锦旗呀。”
众人七嘴八舌的讲述着这段时间的变化,在回典史署衙的路上,也遇到了县衙其他的吏员,看到是李逸回来,纷纷行礼。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典史署衙,站在署衙门口,李逸抬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扫视了一圈,然后朗声道:“情况本官已经基本清楚了,这段时间,大家同样辛苦,这样,今日下值之后,本官请大家吃饭,老严,还是你来安排。”
“事先说好啊,太贵的我可请不起。哈哈,开玩笑。”
说到这里,李逸脸上的笑容慢慢隐去,反而是郑重的看着典史署衙的吏员们,这时候也有署衙的衙役们听到动静,纷纷出来,站在更外围的地方。
“大家这段日子做得好,本官刚刚听到诸位同僚很开心地说起了收到百姓们自发送的锦旗,说是在衙门做吏员做了十几年,但是之前却没有主动收到过百姓们送的锦旗。”
很快,有衙役将百姓送的锦旗拿了出来,一共三面锦旗,一面写着“明察秋毫 政清民安”,一面写的是“除奸安良 德被一方”,还有一面上面写着“积案尽清 境泰民安”。
三面锦旗就这么在众人面前展开,配合上李逸此时的讲话,让在场众人颇有与有荣焉之感。
“本官之所以讲这些,何也?只是想说一件事,那就是你为百姓们做事,做实事,百姓们都是看得见的。这时候有人或许要说了,有些事情百姓们并没有什么感知啊?”
“对,或许一时之间,百姓们不知道你们为他们所做出的奉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会给你答案,甚至于史书也会给你答案。”
“不少人之前到衙门当差,或许是受到了家族里帮助,所作所为或多或少的会想着自己家族偏移,这无可厚非。但是相比较自己家族,这荠县依旧是广大荠县百姓的荠县,你为更大的人民群众办事,也就能收获更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