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昀的丧礼按照皇家礼制彻底结束,定庙号为理宗皇帝,正式葬入陵寝之后,作为太子的赵祺也正式登基,改元咸淳。
因为没有了贾似道等奸臣的蒙蔽,再加上鹿清笃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加上陈方这个如今的皇帝贴身太监的配合,那些朝中歼侫小人根本就无法上达天听。
反而那些忠臣之言,治国之策,都能够顺利的被送到赵祺的玉案之上。
就比如之前因为驳斥鹿清笃的原因,而被贬岭南的陈文龙,如今再被召回临安之后,针对军备民生接连上书,提出来许多可行的改革方案。
最后,赵祺因为自身智力精力的确有限,索性撒手不管,放权给底下,把百官所书奏折,按照分类发给三省六部,然后再由几位持重谋国之臣组成内阁,让他们讨论出个所以然之后,他这个当皇帝的只需要盖上玉玺龙印就好。
这是鹿清笃参考明朝体制想出来的法子,虽然后期可能会不可避免的走偏,但一个新的政治体制,至少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无疑是正向的。
于是乎,在这种百官用命,朝政清明的前提下,原时空被史学家批评为“周赧、晋惠之流,色荒已足亡国,况拱手权奸”的昏君。
竟然在百姓口中,成为了那种敢于放权,生性宽和,信任忠臣的仁君了。
不少人将其比做春秋之时的齐桓公,而百官们则一个个挣着要去当赵祺的管仲,希望以此成就一场君臣佳话,名垂青史。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整个大宋焕然一新,尤其是在鹿清笃这位天师,当他依据后世历史,提出的种种改革得以推行下去之后。
如今的大宋,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国力蒸蒸日上,鹿清笃也终于有信心率领这样的大宋军队,去战胜那蒙古的虎狼之师了。
“鹿郎,一年不见,想我没有啊?”
随着一阵香风扑鼻,于一年前回归昆仑的苏云岫、潘晴儿二人再次来到临安,与鹿清笃重逢。
“苏教主,这一年间,咱们明教发展的是否顺利?”
鹿清笃正在看丐帮从北境传回来的情报,忽略了潘晴儿的玩笑,直接询问起苏云岫。
自从度宗皇帝继位,鹿清笃就通过朝廷的力量,想方设法扶持明教,虽然大宋与昆仑相隔千里,但有了一个国家的支持,明教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要快于历史上的进程。
“亏得鹿左使,如今我明教教众不下十万,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精锐,但能战敢战者,亦不下五万之数。”
想到如今明教的盛况,最为教主的苏云岫甚至有些恍惚,说来也是奇怪,明明当年的明教就是被北宋赵氏覆灭,才不得不退居昆仑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