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也是秉承大道所化,借父精母血而成。
“道”在人身中的直接体现,便是所谓“先天一炁”由此生成“元神”,而所谓元神,在佛教之中,则称之为“真如自性、阿赖耶识”。
但【元神】虽是人之本源,却会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后天因思维、教化以及分别心的影响,最终隐而不显,被由自身的意识所产生的“我”这个概念的【识神】代替。
为什么,都说人在三岁之前没有记忆,因为三岁之前,人的行动受【元神】主导,事实上是最符合《道德经》中“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先天状态。
而三岁之后,【识神】诞生,人才开始有了这一世的所谓的记忆、经历、以及有了“你我、善恶、是非”这样的分别心,在无法处于“无为”的状态下,于后天,诞生了【我】这个概念。
而代表“我”的【识神】,与肉体相互影响,又会分化为三魂七魄。
其中三魂属阳,名为胎光、爽灵、幽精。
七魄属阴,名曰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识神一起,魂魄诞生,【元神】势必更加隐暗,最终只能在人身之中沉睡,成为轮回的主体。
在一次次诞生于死亡之中,跟随一次次生灭而轮转。
所谓人一旦投胎转世,就会忘去前世,不过是因为什么“孟婆汤”“胎中迷”之类的东西,使得上一世的【识神】消散让“我”消失了。
故而【元神】在重新轮回之后,自然没有了上一世“我”的记忆,又会生出新的【识神】罢了。
所以说,无论鹿清笃是否穿越,回事历经多少次轮回,他的【元神】始终是唯一不变的。
他那些所谓的分别,所谓的不同的灵魂,其实都是他自己在不同经历之下,所产生的识神、魂魄,并非真正的他。
今时今日,在历经了不知多少轮回,又意外经历了一场重生穿越之后。
在经过半武半仙的功法修炼,在博览道家群书,于功法之中炼尽阴魄,成就纯阳之体之后。
在这生死之间顿悟,鹿清笃今日方知“我”是“我”,认清了真正的自己,以这一世的【识神】记忆未主体,觉醒了【元神】成为了道家的“仙人”、佛教的“阿罗汉”,得以知晓轮回的根本,从而有机会超脱轮回。
顺则凡逆则仙,如今的鹿清笃七魄炼化,三魂合一,又勘破了生死轮回,一路由死相生,逆而行之。
终于找回了真正的自我,于识神、妄念之中找到了那隐去的“一”。
他现在成就了元神的觉醒,真正成为了这武侠世界,唯一的修仙之人!
华山之巅,巴思珈只用了几个呼吸的功夫,就将体内毒血尽数逼出。
看着只剩下一口气,却还妄想爬过来为鹿清笃报仇的杨过,巴思珈露出了不屑的嗤笑。
“既然你这么重情重义,那就去下面陪那鹿清笃吧!”
巴思珈走上前一掌打出,眼看就要将杨过一掌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