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被活埋的探花郎8

二十多年没回乡,族人还不知如何看他们一家呢,她也不明白丈夫为什么那么绝情,真就对生他养他的地方一点眷恋没有。行李收拾好,两兄弟便上了路,苏子豪怕误了婚期,催大哥快马加鞭赶回村里。

须宁同意了。

他这边带了两个公主送的小厮(陪练),公主送人的时候说的就是小厮,两人看着瘦瘦叽叽,也不起眼儿,苏子豪父子俩都以为这是公主派来监视老大的,都没把他们当回事儿,到时调走就行了。

苏子豪这边也只带了两个小厮,但这两个都是通些拳脚功夫的,以他的性子,他是要多带些人的,但“苏鸿”怕人多眼杂出了岔子,只带了两个亲信就完了。

一行六人快马加鞭,十二日后就回到了苏家的老家苏家村。

整个村子除了几户外来户,大家几乎都是同族。

须宁在县里买了不少的礼物,回村后就去了族长家里。

族长见到苏家的探花郎竟然回乡祭祖,须宁又说要给村里修祠堂置办族产,直接把接待两兄弟的规格提到了最高。

搞了个全村参加的杀猪宴,把家里最好的房间让出来,让两兄弟居住。

又挑了好日子买了祭品,带着村里的青壮男丁,陪须宁一起祭祖。

苏子豪以为大哥总该离开了,可须宁却在族长家里住了下来,亲自帮着村人一起修祠堂,又花钱给族里置办了百亩良田,良田的全部收益用来供养村里的孩子读书。

还和族长表示村里若有人要进京赶考,费用也全由须宁承担。

他这一心扶持族人的做法,让老族长十分欣慰,并将他的事迹全都传了出去,村人看须宁的眼神都放着光,上到八十九,下到刚会走,每个人都对须宁发自内心的恭敬。

他们村之前不是没出过读书人,但像“苏鸿”这样官拜五品的一个没有,如今村中最有出息的就是一名久试不中的秀才。

其他人或搬去县中居住,村人有事求到门上也不理。

要么花钱捐个小官,远离当地,偶尔回村也就是帮着修修祠堂就完活了。

毕竟有个词叫积财吝赏,还有个词叫有心无力。

不是谁家都能随随便便拿出几千两的闲银连眼都不眨的。

而“苏鸿”不回村,最大的可能是他怕村人有相熟的发现他的不对之处。

须宁带着苏子豪在村里足足住了一个月,该办的办了,该了解的了解了,该“学”的也学了。

这才在苏子豪就要溢出的不满中踏上返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