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出几条曲线连接两个圆圈:"就像优秀的教师能看透学生问题背后的困惑根源。"
陈建明轻轻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某种节奏。这个细节被林眠敏锐地捕捉到,他适时地调整了讲解的节奏。
"最重要的第三个层面,"林眠的笔尖停留在最后一个圆圈上,"共创。"
他在这个圆圈里画了一个无限符号。"系统不是提供标准答案的专家,而是激发用户思考的伙伴。就像......"他环顾四周,"优秀的舞蹈教练不是教你怎么跳,而是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舞步。"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几个年轻的团队成员忍不住微笑起来。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模式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林眠切换到实际操作演示。他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用户案例流程图,每一处设计都展现出惊人的洞察力。
"以金融服务为例,"他的笔尖流畅地移动,"传统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交易记录推荐理财产品。而我们的系统......"
他画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路径:"会先理解用户为什么需要理财。是出于安全感缺失?是对未来的焦虑?还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笔尖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加重力度:"系统会通过对话式交互,帮助用户厘清自己真实的需求。有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更多理财产品,而是对财务健康的认知重构。"
这番阐述让陈建明团队中的产品总监忍不住插话:"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情感计算......"
"正是。"林眠接过话头,笔尖在白板上快速勾勒出技术架构,"我们开发了独特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算法,不是简单分析文本情感,而是综合语音语调、交互节奏、甚至输入时的犹豫模式。"
他详细解释了这个算法的创新之处,每一个技术细节都令人惊叹。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讲清楚了原理,还清晰地阐述了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