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第一家老字号“济世堂”,柜台后的老先生捋着胡子:“人参种子?那可是稀罕物,我们铺子只收成参,不售种子。小友不妨去别处碰碰运气。”
第二家“保和堂”的伙计更是直接摇头:“没有没有,几十年没见过了。”
第三家是个小门脸的“回春堂”,掌柜是个干瘦老头,闻言摆摆手:“那玩意儿金贵得很,城里药铺难寻,得靠山里的采药人碰机缘。”一次次询问,一次次失望。何雨柱心态倒还平稳,趁机在各家铺子里购买了空间里没有的常用药材种子或小苗:在“济世堂”买了一小包甘草片(想着泡水或试种),在“保和堂”买了些品相尚可的干枸杞(指望里面的籽),在“回春堂”买到几棵带着新鲜泥土的薄荷根茎(这个易活好养)。路过菜摊,又买了大块生姜和几头大蒜,生姜可以埋土发芽,蒜头掰开就能种。
就在他推着妹妹,几乎要将这片区域的药材铺问遍,准备接受人参种子暂时无果的事实时,来到了一家位置稍偏、门脸不大的“仁德药铺”。铺子里光线有些暗,药材味却分外浓郁,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掌柜正慢悠悠地捣着药。
何雨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上前:“老掌柜,打扰您。请问您这儿,可有人参种子?”
老掌柜停下了捣药的手,抬起浑浊却透着精光的眼睛,透过老花镜上下打量了何雨柱一番,又看了看推车里好奇张望的小女娃,缓缓开口:“人参种子?小同志,那可是紧俏东西。”
何雨柱心中一紧,但老掌柜的语气并未完全断绝希望。
只听老掌柜慢悠悠地继续说:“早年间倒是收过一些……年头久了,也不知还能不能发芽。你要多少?”
何雨柱强压住心头的激动,尽量平静地说:“不拘多少,老掌柜若有,匀我一点就好。家里长辈喜好琢磨这个,想试试运气。”
老掌柜沉吟片刻,颤巍巍地站起身,走到柜台后翻找了好一会儿,才捧着一个巴掌大、用油纸仔细包裹的小包出来。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几层油纸,露出里面一小撮干瘪、呈淡黄褐色的小颗粒,数量不多,顶多二三十粒的样子。
“喏,就剩这些了。还是早年一个老参把头抵账留下的,放了有几年了。不敢保证能出,权当留个念想吧。”老掌柜语气带着点唏嘘。
看着那梦寐以求的小小种子,何雨柱心中大喜过望!“能买到就好!谢谢老掌柜!您看多少钱?”
小主,
老掌柜报了价,价格确实不菲,但相对于其稀缺性,也算合理。何雨柱爽快付钱,又仔细地请老掌柜重新包好。接过那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小油纸包,他感觉这次出门最大的目标已经达成!
采购途中路过一家名为“聚宝斋”的首饰店时,何雨柱想起了娄晓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