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厢深处,一家不起眼的裁缝铺里弥漫着淡淡的樟脑味和陈年布匹的独特气息。老师傅戴着老花镜,脖子上挂着软尺,动作轻柔地为晓娥和雨水量尺寸。
“小囡囡站直咯,对对,把手抬起来一点。”老师傅的声音带着老上海特有的温和腔调。晓娥像个小淑女一样配合着,好奇地看着软尺在自己身上绕过肩膀、量过胳膊、比划着腰身。雨水则由何雨柱抱着,小家伙对这个陌生环境有点好奇又有点怯,大眼睛骨碌碌地看着四周挂着的绸缎和墙上挂着的各种老式熨斗、剪刀。老师傅给她量尺寸时,她下意识地扭了扭小身子,被何雨柱轻声安抚住:“雨水乖,量好了我们就有新衣服穿咯,漂漂亮亮的。”
老师傅一边量,一边用小本子飞快记录下尺寸,还用白色的粉笔在选好的两块料子上轻轻画出轮廓标记。那块带着流水般暗纹的深色香云纱给晓娥做件小旗袍,柔嫩的藕粉色软缎则给雨水做套小裙子配小外套。
“先生好眼光,这料子对小囡囡皮肤好,透气又软和。”老师傅由衷地赞叹,“傍晚五点,准时来取,保准俩小囡囡穿得精神又合身。”
“好,麻烦师傅了。”何雨柱付了定金,约定好时间。
离开了弥漫着布匹和樟脑香味的裁缝铺,外面的阳光正好。晓娥和雨水背着各自的小熊包和芭蕾舞包包,刚才量身的拘谨一扫而空,又恢复了蹦蹦跳跳的活力。
“柱子哥,我们现在去买什么呀?”晓娥仰着小脸,充满期待。
“看看还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呗!”何雨柱笑着牵起她的小手,另一只手稳稳抱着雨水。
他们没有走远,就在附近的巷弄里闲逛。这里的店铺和摊贩与香港的繁华不同,更多了几分朴素的市井气和江南的婉约。
好玩的小玩意:
路过一个卖竹编玩具的摊子,精巧的竹蜻蜓、会点头的竹节人、小小的蟋蟀笼子立刻吸引了晓娥。她挑了一个青绿色的竹蜻蜓,用手一搓就能飞得老高,逗得雨水咯咯笑。
在一个小文具店门口,看到有卖色彩鲜艳的玻璃弹珠和一盒盒崭新的牛皮筋(跳橡皮筋用)。晓娥眼睛亮了,这可是她这个年纪小姑娘最流行的玩意儿。何雨柱给她买了一小袋弹珠和一捆长长的牛皮筋,晓娥如获至宝,小心地放进背包。
雨水则对一个小摊上挂着的、涂着鲜艳红漆的拨浪鼓着了迷。小手一指:“咚咚!咚咚!”何雨柱给她买了一个,雨水立刻抱在怀里,小手摇得欢,“咚咚咚”的声音伴随着她清脆的笑声,成了巷子里最快乐的音符。
好看的饰品:
一家小小的银楼门口,摆着些孩子戴的长命锁、小手镯。何雨柱给晓娥挑了一个刻着“平安”二字、带着清脆小铃铛的银手镯,戴在她细细的手腕上。晓娥晃着手腕,听着叮叮当当的响声,小脸上满是新奇和欢喜。
雨水太小,不适合戴金属饰品。何雨柱在旁边的饰品摊上给她选了一条鲜艳的、用七彩丝线编织的“百索”(类似小手链),寓意吉祥,颜色也鲜亮,系在她胖乎乎的小手腕上,雨水咧着嘴笑。他又给俩丫头各买了一条印着熊猫吃竹子图案的真丝小方巾,软滑细腻,可以擦汗也可以当小装饰。晓娥学着大人样子,把小方巾对角折好,塞在自己小洋装的领口里,雨水则胡乱地把方巾塞进哥哥的衣兜。
走着走着,拐过一个街角,一个小小的社区儿童乐园出现在眼前。虽然规模不大,设施也有些年头,但对于晓娥和雨水来说,这简直是意外的宝藏!
乐园里有几架老旧的铁质旋转椅(像小飞机的样子)、一座磨得光滑的水泥滑梯、一个双人小秋千,还有一个浅浅的沙坑,里面丢着几个小铲子和小桶。
“滑梯!秋千!”晓娥兴奋地尖叫起来,拉着何雨柱就往里跑。
何雨柱笑着付了象征性的几分钱门票(算是维护费)。
晓娥像只快乐的小鸟,目标明确地冲向滑梯。她动作敏捷地爬上有些陡峭的阶梯,在顶端坐下,兴奋地对何雨柱喊道:“柱子哥!看我!”然后“咻”地滑了下来,发出畅快的笑声。滑了一次不过瘾,又噔噔噔爬上去再来一次。
雨水看到姐姐玩得那么开心,也着急地在何雨柱怀里扭着小身子:“滑…滑…姐…姐!”何雨柱抱着她走到滑梯侧面稍缓一点的部分,抱着她一起滑了一次短的。失重感和速度感让雨水瞪大了眼睛,滑到底时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笑声,指着滑梯顶端:“哥哥!再来!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