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深耕四州

菜人 黄婷婕的五 1106 字 20天前

有了与官方王通判的初步认可,薛青风开始接触衮州本地的士绅阶层。

他不再直接抛头露面谈生意,而是通过诗文唱和、书院讲学等方式,与几位家底丰厚、亦儒亦商的士绅建立了“君子之交”。

在与本地大粮商赵员外的品茶闲谈中:

赵员外感慨地说道:“薛公子开办书院,惠泽乡梓,赵某佩服。只是这年头,生意也不好做啊,北边刚打完仗,商路时断时续,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也颇感吃力。”

薛青风看似无意地提及道:“赵员外忧国忧民,令人感佩。晚辈倒是在江州有些朋友,经营漕运,商路通达。若员外有意,或可牵线,将衮州优质粮米南运,换取江州的盐铁布匹?互通有无,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赵员外心动了,但仍谨慎,说道:“江州商会?老夫亦有耳闻,信誉颇佳。只是……这中间关节、运输损耗……”

薛青风淡然一笑:“员外放心,具体细节,可由商会专业人士与您接洽。晚辈只做个引荐人,成与不成,全凭员外定夺。晚辈相信,诚信合作,方能长久。”

薛青风撇清自身,突出商会专业,降低了对方的戒备心。

在薛青风这般“无心插柳”的引荐下,华夏商会凭借其高效的物流、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信誉,很快与赵员外等一批衮州士绅建立了稳固的商业合作关系。

商会不仅顺利进入了衮州的粮食、布匹、药材等市场,更通过这些合作,将情报网络的节点悄然布设到了这些士绅的商队及店铺之中。

……

中书省萧府书房。

烛火下,“萧无病”(周才)放下手中由特殊药水书写、需以特定手法才能显影的密报,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弧度。

密报来自衮州,通过暗卫的加密渠道,跨越千里,将薛青风在衮州的进展事无巨细地呈于案前。

“诗会扬名,三诗惊四座……结交通判王明远,初步接洽药材事宜……‘青风书院’顺利开办,寒门学子趋之若鹜,引入新学书籍……与粮商赵员外等士绅建立商业联系,商会渠道开始渗透……”

密报上的文字简洁却信息量巨大,清晰勾勒出薛青风在衮州如何一步步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