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舆论

有始 蛮公 1137 字 20天前

不过舆论并没有一边倒,有人反对就有人支持,同样也有很多人出来为发掘工作进行辩护。

“历史是现在的镜子,人民有权利知道真相……”

……

网络上,观点的交锋如同无形的战场,硝烟弥漫。

反对派的声音在匿名ID和煽动性标题的掩护下,显得格外尖锐。

“GCMC掘墓人!”一篇热帖标题触目惊心,内容将深层考古比作打开潘多拉魔盒,“1500米,那是地球的‘无菌隔离层’!古人用层层地壳封印的,是灾祸,是禁忌!我们今天的科技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万一释放出休眠的远古病原体,或者……更可怕的东西呢?这不是考古,是集体自杀!”

“资源错配的荒谬!”另一个热门话题下,充斥着愤怒的质问:“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动用最尖端的技术,就为了挖几块可能毫无用处的‘古物’?看看地表吧!多少人还在为温饱挣扎,多少城市的基础设施亟待更新?把这些资源用在民生上,解决眼下的困境,不比追寻虚无缥缈的‘过去真相’有意义一万倍?”

“对历史的亵渎!”

一些自称“历史守护者”的账号痛心疾首:“古人深埋,必有深意!那是他们的安息之地,是留给未来的警示碑!强行打扰,是对逝者的不敬,是对历史自然进程的粗暴干涉!‘让历史成为历史’,不是口号,是智慧!”

支持发掘的一方也毫不示弱,以学者、科普博主和理性网民为主力,试图拨开恐慌的迷雾。

知名历史学家李教授在个人专栏发表长文,标题直白有力:《真相——文明前进的基石,而非绊脚石》。他写道:“恐惧源于无知。将深埋等同于‘封印恶魔’,是蒙昧时代的思维残余。考古的意义,恰恰在于理解我们的起源、文明的演变规律,乃至地球环境变迁的密码。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预见未来。GCMC的防护等级是人类科技的巅峰,将风险控制在最小是他们的首要责任。因噎废食,才是对文明最大的不负责任。”

科技博主“深蓝视野”则从技术层面科普:“‘远古超级病毒’?听起来吓人,但实际威胁被严重夸大。首先,在高压、无光、缺氧的极端地下环境存活千万年的微生物,其结构和生存机制很可能与地表生物圈完全不同,甚至无法适应我们的环境。其次,GCMC的生物隔离措施是‘多重保险箱’级别,远超任何生物实验室标准。与其恐慌,不如关注他们可能发现的、能革新材料学或能源技术的远古地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