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她借的那阵风,吹塌了老墙根

坐在后排的唐主编,悄悄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加密的内参专线:“刚才的演讲,必须一字不漏地整理出来。这个声音,这个反思的样本,必须进入中央党校的教材库。”

一周后,一个意料之外的电话打到了唐主编的办公室。

对方自称是中宣部下属某政策研究室,希望能调阅“禁声年代”项目整理出的一部分材料,用于内部学习和讨论。

陆承安亲自操刀,从海量的数据库中,筛选出一批“隐去所有敏感姓名、仅保留机制性问题分析”的文档。

在递交之前,他以法律顾问的身份,在文件末尾附加了一段言简意赅的评注:“任何行政干预若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正当程序,即便其初始目的在于维护稳定,其行为本身亦构成对公权力的越界使用,长远看,将损害法治根基与社会信任。”

这份附带“利刃”的材料,最终以“参考案例集”的形式,悄然流转至全国多个省市的政策研究室,其引发的深层震动,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一个深夜,负责归档整理的老张,在一个积满灰尘的箱底,发现了一份标签异常的旧录像带。

它的编号是YX001。

而苏霓当年从电视台带出来,作为一切起点的那份封存录像带,编号是YX000。

仅仅,只差一位。

但这份带子,并非团队任何一次的采访记录。

老张察觉不对,立刻交给了苏霓。

经过技术部门的紧急处理,尘封的信号被重新激活。

画面出现的瞬间,苏霓的呼吸停滞了。

那竟是十年前,省电视台主审片室的一个废弃监控备份。

画面中,就在当年那位以犀利着称的原主持人直播前“突发急病”被抬走的不久前,一个模糊的身影,趁着无人注意,悄悄靠近主持人的专属席位,将他桌上的水杯,与自己带来的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水杯,进行了调换。

整个过程,不过数秒,无声无息。

苏霓死死盯着画面中那只悄然伸出的手,瞳孔骤然收缩。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只有主机散热风扇在嗡嗡作响,像是在为一场迟到了十年的罪行,奏响低沉的哀鸣。

她缓缓伸出手,在键盘上按下了暂停键。

那张定格的画面,像一把冰冷的钥匙,捅破了包裹着真相的最后一层窗户纸——那层由权威、时间与一份看似天衣无缝的“诊断证明”共同织就的薄膜。

风暴从未结束,只是狡猾地转换了方向,潜伏得更深。

这一次,她要追索的,不再是沉默的权利,而是被谋杀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