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在苏霓冷静的声线中下达,瞬间点燃了整个临时指挥中心。
许文澜的手指化作一道道残影,在键盘上疯狂舞动。
她像一个顶级的数字幽灵,无声地渗透进城市银行系统的层层防火墙,目标直指那个尘封了近三十年的保险箱。
数据流如瀑布般在她眼前倾泻,一行行代码被迅速拆解、重组。
不到十分钟,一声清脆的“滴”声响起,一份加密的电子档案被强行解锁。
结果呈现在屏幕上时,连久经沙场的许文澜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保险箱的开户日期赫然是1992年6月。
开户人:铜岭市矿务局财务科,周志明。
这个名字,正是监控录像里那个神秘老人自报的姓名!
他没有撒谎。
更让所有人头皮发麻的是,在数字化的开户凭证扫描件上,除了清晰的指纹外,还有一行龙飞凤舞的手写签名。
许文澜立刻调出那份被烧得残破不全的会议记录照片,进行笔迹重叠比对。
“吻合!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吻合度!”她猛地抬起头,眼中是难以置信的震惊,“苏姐,签名和焦尸会议记录上的笔迹,出自同一人之手!”
然而,更诡异的事情接踵而至。
在银行的人事与账户关联系统中,周志明这个名字的旁边,被一个鲜红的戳记标注着——“1995年,死亡注销”。
可银行最底层的原始档案库里,这个账户的状态却从未变更,三十年来,它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忘的火山,始终处于“休眠激活”状态。
一个“已死”之人的账户,却在等待着被唤醒。
“立刻查这个周志明的所有背景!”苏霓的命令果断而迅速。
林晚那边早已行动起来。
她翻遍了铜岭市档案馆的故纸堆,终于找到了一份九十年代矿务局财务科的人员名单。
周志明,副科长,主要负责全局工人工资造册发放与财务账目备份。
这是一个手握核心数据,却又毫不起眼的位置。
通过辗转联系,林晚找到了一位早已退休、在公园里遛鸟的老会计。
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小周啊……记得,怎么不记得。那孩子,人孤僻得很,平时不爱说话,但做事比谁都顶真,一是一,二是二。尤其是对底下工人的事,上心得不得了。”老人顿了顿,似乎在回忆什么,声音压得更低了,“矿难前一天晚上,我还看他在办公室里转圈,嘴里一直念叨,像是跟自己过不去一样。我问他咋了,他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说了句怪话。”
“什么话?”林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说,‘我不能让他们把活人都算成死人’。”老人叹了口气,“第二天矿就炸了,他也跟着不见了。家里人以为他死在了井下,单位也快刀斩乱麻,直接给他办了死亡注销。谁能想到呢……”
一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众人心头的迷雾。
苏霓的周志明很可能在矿难前就察觉到了巨大的阴谋,他知道有人要对矿工们下手,甚至可能是一场人为的灾难。
那句“不能把活人算成死人”,或许指的不仅仅是矿难的遇害者,更是那些被侵吞的血汗钱!
他在被灭口或被控制之前,将最核心的证据藏进了这个保险箱,并用自己的“死亡”,为这个秘密上了一道最坚固的锁。
但新的问题来了,一个被官方认定死亡三十年的人,如何才能合法合规地打开他的银行保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