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老师不是传声筒

在临江一中,高二(三)班的思政课上,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走上讲台。

她没有带PPT,手里只拿着一张泛黄的、边缘已经磨损的硬纸卡片。

她把它高高举起,对着台下五十多双好奇的眼睛,声音微微颤抖:“同学们,这是我爸爸生前的工作证。你们的课本里,或许会把他的经历写成一行冰冷的文字,称之为‘极少数历史遗留问题’。但我想告诉你们,这所谓的‘极少数’,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就是我的爸爸。”

教室里一片死寂。

一个坐在前排的男生突然高高举起了手,他的眼圈红了:“老师,我……我能把这节课录下来,拿回去给我妈妈看吗?我外公……好像也是……”

然而,反击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也更猛烈。

当晚,苏霓接到了紧急消息:省教育厅组织联合检查组,以“违规组织校外教学活动”、“使用未经审批的有害教材”为由,突击检查了“薪火”协作组三名核心成员所在的学校,并当场宣布,对三人予以停职反省处理。

电话那头,赵小芸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焦虑。

苏霓听完,脸上却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

“他们终于坐不住了。”她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骇人的光芒,“他们以为这是将军,却不知道,这恰恰是把自己送进了我的射程。”

她转向许文澜,下达了最后的指令:“把我们发布的‘民间课标·第一辑’全部内容,连同这三份盖着红章的停职处分通知,一字不改,同步上传到教育部官方的‘阳光政务’公开信箱和投诉平台。标题就用:请问教育部,这些历史,哪些可以教?这些老师,谁能当?”

二十四小时之内,教育部平台的留言区被彻底引爆,留言数量突破一万条。

国内数所顶尖大学的教育学院、法学院纷纷发表声明,呼吁“尊重教师专业尊严,保障学术讨论自由”。

舆论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冲向了那座看似坚不可摧的权力大坝。

苏霓合上笔记本电脑,窗外已是黎明。

这场席卷全国的风暴,正是由她亲手掀起。

她知道,对方绝不会轻易认输。

就在这时,她的私人加密手机发出了一声极轻微的震动。

不是团队内部的通讯,也不是任何已知的联系人。

屏幕上,只有一条刚刚抵达的新消息。

发信人的ID是一串毫无意义的乱码,但信息末尾的电子签名,却让苏霓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是一个她只在最高级别的内部文件上见过的名字,一个以政治手腕和铁血风格着称的系统内高层人物。

信息的内容简单到近乎傲慢,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压迫感。

“舆论的剑,伤人也伤己。谈谈?”

一个问号,却像一枚即将被按下的核按钮,预示着这场战争将从公开的战场,转向一间密不透风的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