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心焰为针,魂念作线

乩童,邪灵 鬼之舞 1470 字 18天前

回到临时落脚的小旅馆房间,林妙可反锁房门,拉上窗帘,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

她盘膝坐在床上,并未立刻翻阅墨守规给她的残卷,而是先闭上了眼睛,尝试让自己激荡的心绪平复下来。

今天接收的信息量太大,从地下枢纽站的严密守卫,到墨守规揭示的“冥府道统”、“阴脉节点”的秘辛,再到姑姑林素云残魂的真实处境……每一件都足以让人心神不宁。她很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心境,别说去实施那个危险的计划,就连安全地理解研究那份古老的法门都做不到。

深呼吸,意识沉入体内。

她“看”到了那团在丹田气海中静静燃烧的净火。它不再像最初那样炽烈奔放,而是变得更加凝练、温顺,焰心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琉璃色,散发出宁静而纯粹的气息。这是她连日来不断运用、锤炼,并试图融合玉佩阴气的结果。

同时,她也感知到贴身佩戴的那枚玉佩传来丝丝缕缕的凉意,这凉意不再刺骨,反而如同炎夏的清泉,滋养着她的神魂,让她保持清明。

“以阳火安抚、净化……”林妙可回味着墨守规的话。

这完全颠覆了她之前对“力量”的认知。无论是爷爷林国安请神驱邪的刚猛路子,还是她之前下意识用净火焚烧邪秽的手段,本质上都偏向于“对抗”与“消灭”。而如今,她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将这股力量变得极致细腻,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不,是比手术刀更精微的存在,去触碰、梳理另一个痛苦灵魂的创伤。

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心境的蜕变。

良久,她感觉心神彻底宁静下来,才缓缓睁开眼,拿起那本兽皮封面的残卷。

残卷的纸张泛黄脆弱,上面的字迹并非现代汉字,而是一种古老的符篆文混合着一些描绘能量流动的图示。幸好林妙可自幼被爷爷强迫学习过不少符箓基础,加上医科生对结构和图谱的天生敏感,她勉强能看懂个大概。

正如墨守规所言,这并非完整的《九幽镇狱典》,而是他摘录、研究并推测出的关于“魂印”与“安抚”的部分。

开篇便阐述了冥府道统对“魂”的理解:魂非一团混沌,亦有脉络窍穴,谓之“魂络”。强烈的情绪、执念、创伤,会在魂络上形成“结点”或“淤塞”,导致魂体失衡,痛苦,乃至扭曲畸变,化为厉鬼邪灵。

《九幽镇狱典》中记载的“安抚”法门,核心在于“引”与“化”。施术者需以自身魂念为引,凝聚极精微的能量(通常是温和的阴性能量),如同穿针引线,轻柔地梳理目标魂络上的结点,化解淤塞,引导其混乱的能量回归有序。

“这……简直是灵魂层面的针灸与心理疏导的结合体。”林妙可心中震撼于这古老智慧的精妙,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对施术者的精神力控制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对目标脆弱的残魂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引火烧身。

而墨守规的“推测”和“反向应用”则更加大胆。他指出,林妙可的“阳火”本质是至阳至净,对阴性能量具有天然的压制力。但如果能将其控制到极致温和,其“净化”效果远胜寻常阴性能量,能更有效地灼烧掉那些怨念、痛苦的杂质。关键在于——“心焰”。

“以心念驾驭火焰,焰非毁灭,而为温暖;非驱散,而为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