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清晨,庶务堂前分配任务。
“丁字柒佰叁佰至柒佰伍拾,东区灵田,老规矩!”管事助手挥舞着藤条,声音刺耳。
人群麻木地涌向田边工具堆。
就在大家各自拿起引泉竹筒或木瓢时,王浩却突然上前一步,对着那个面相凶恶的炼气三层管事助手,声音平静却清晰地开口:“禀管事师兄,弟子有一法,或可提升东区清露草浇灌效率三成以上,节省劳力,且能减少引泉竹筒折损。”
喧闹嘈杂的人群瞬间一静!
几十道目光,惊愕、怀疑、茫然、甚至带着一丝看傻子般的嘲弄,齐刷刷地聚焦在王浩身上。连旁边闷头扛起竹筒的李石都抬起了头,沉静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张翠更是吓得小脸发白,拼命朝王浩使眼色。
那管事助手也是一愣,随即脸上浮起浓浓的不耐和讥诮:“哦?你个新来的丁字末流,倒有法子?说来听听!要是胡言乱语耽误干活,看老子不抽死你!”藤条在空中抽得“咻咻”作响。
王浩面不改色,仿佛没看到那威胁的藤条。他蹲下身,随手捡起一根枯枝,在泥地上飞快地划动起来。线条简洁却精准,迅速勾勒出东区灵田的大致轮廓、引水点位置、现有聚灵水桶分布点。
“师兄请看,”王浩的声音如同在陈述一个冰冷的公式,“目前引水点集中北端,水桶分散于各田头,引水路径平均距离一百五十步,耗时约一炷香。且路径交叉,人员往返易碰撞,竹筒折损率居高不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枯枝点在几个关键位置。
“若将现有十二只聚灵水桶,集中置于此处、此处、此处三点。”他点了三个靠近水源又相对中心的位置,“形成三个‘集水点’。再划分田区,以三人为一‘水引组’,专司引水入桶。另以两人为一‘浇灌组’,只负责从集水点取水浇灌,无需往返山涧。”
他顿了顿,枯枝在“水引组”和“浇灌组”之间划出流畅的箭头。
“如此,水引组路径缩短至平均六十步,往返耗时减半。浇灌组取水距离平均三十步,省去长途跋涉之力,可专注于浇灌精细度。人员路径分离,碰撞折损可降七成。经弟子推算,整体浇灌效率可提升至少三成五。若辅以轮换……”
王浩的话语清晰、冷静,逻辑严密如同精密的齿轮咬合。地上的简图虽然粗糙,却清晰地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颠覆了杂役处数十年混乱劳作模式的流程!
整个东区灵田鸦雀无声。
杂役弟子们大多茫然地看着地上那看不懂的线条和箭头,只觉得这新来的小子疯了,敢跟管事讲道理?张翠急得直跺脚。李石看着那简图,沉静的眼眸深处却飞快地掠过一丝思索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