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百家”学费

日子在缝补不完的麻袋和切割药片的辛劳中又滑过去一段。李春燕的眼睛熬得更红了,手指上的裂口多了几条,但腰杆却似乎挺直了些许。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和邻里间悄然的物资接济,像细微的血管,勉强维系着这个家不至于立刻崩溃,但晓光下学期的学费和书本费,依然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她心上。

学校的催缴单已经送来了一次,虽然语气委婉,却足以让苏建国本就深锁的眉头拧成了死疙瘩。他夜里咳嗽得更厉害,翻来覆去,李春燕知道,他是在盘算那根本不可能盘算出来的钱。

不能再等了。李春燕想起张老师说的“互助”,想起阿芳婆、桂珍婶、王家嫂子还有其他几位悄悄递来东西的妇女们。一个念头在她心里愈发清晰——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或许就能搬动一块石头。

她决定不再一家一户地去求助,而是想把大家请到家里来。这个决定让她忐忑了很久,家里四壁空空,连张像样的凳子都没有,更别提招待人的茶水点心。但她想,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最大的诚意,也让帮助她们的人看到,她们的努力和艰难是真实的。

她私下里先找了阿芳婆和桂珍婶,红着脸,磕磕巴巴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想…就想谢谢大家…也…也想请大家一起…再帮我们想想办法…主要是孩子上学…”

阿芳婆和桂珍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和支持。

“成!这事该办!”阿芳婆一拍大腿,“就在你家!地方小怕什么,心诚就行!”

“我去跟相熟的几家说!”桂珍婶也立刻应承下来。

日子定在了一个周末的傍晚。李春燕提前把狭小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破旧,却整洁。她用最后一点糖精泡了一大壶开水,碗洗了又洗。苏建国得知后,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更深地低下头,说了句:“难为你了。”便拖着疲惫的身子出了门,他无法面对那样的场景。苏卫东更是早就不见了踪影。只有卫民,好奇地看着舅妈忙进忙出。

华灯初上,小小的苏家,第一次迎来了这么多“客人”。

阿芳婆来了,桂珍婶来了,王家嫂子来了,还有另外四五位平日里或多或少表示过同情或接受过苏家点滴帮助的妇女。她们挤在狭小的屋子里,有的自己搬了小凳,有的就靠在墙边,一时间,原本死寂的屋子竟显得有些拥挤,却也注入了一种陌生的、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