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三位火器专家

陛下甚至还说了,可以加以改进,那自己很多想法,就都能得到印证了。

崇祯也很开心,今天算是挖到宝了,但原主历来对天主教,防备心甚重。

这似乎,影响到了如今的崇祯,并未给更高的职位,仅让他主司,火炮制造和改进。

崇祯是知道的,这个洋鬼子,肚子里有不少东西,对力学、光学都有较深的研究。

只是天主教的实际目标,崇祯只能估摸个大概。

因为他不记得天主教徒,盗窃《永乐大典》,具体发生在何时。

后世也仅是看过一则新闻,西方从1200年~1900年间,偷走了华夏数百万册书籍。

鞑清园明园被烧之时,他们抢走的,大部分是书籍,抢古董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

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在他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国在1700年以前,科技都是领先全世界的。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才被西方超越,这就不言而喻了。

崇祯的想法就是,人朕要用你,但朕也得防备你,虽然盗窃者也许不是你。

但正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虽然有点担心,但总不能讳疾忌医吧。

所以崇祯还是决定,起用汤若望。

忙完了汤若望的事,崇祯才想起来,戴苍的儿子—戴梓,很牛的一个技术大拿。

他研发的二十八连发火铳,比世界上第一把机枪早了209年。

只是不知在这个时空,戴梓是否继承了他父亲的天赋,以及火器研究心得。

想到此处,崇祯问起戴苍道:“戴爱卿,你大儿子戴梓,如今对何事特别感兴趣?”

之所以如此一问,崇祯就是怕他的到来,让戴梓的爱好,都随之发生了偏转。

戴苍躬身回道:“启禀陛下,犬子今年刚考上了秀才,平日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