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授课成果

(注:后续章节为方便阅读,均不再采用避讳词语,如亥牲后续直接称猪。)

自从来到了这里,崇祯的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虽然,明朝铁锅等物,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受限于燃料的问题。

御膳房菜品,炖菜占了七成,炒菜仅很小一部分,而且还不是天天能吃到。

炖菜又多以慢火清炖为主,这让崇祯更觉乏味,每日席间加点咸菜,才能多吃下一碗饭。

要说炖菜好吃吗?好吃!但谁都架不住天天吃,再怎么好吃都要腻味。

这个时期,不管是菜色的样式,还是口味确实单一了些。

就好比难得的美味,卤肉、卤猪杂,大明就没有。

要说大明吃猪内脏吗?吃,但吃法极其单一,如‘肝生’。

便是将猪肝洗净,切片放入酒、醋、酱油,腌制入味,便直接开始吃。

那现在的崇祯会不会卤肉?会,但光皇宫内吃,不能惠及百姓,那这吃起来也毫无意义!

于是,好不容易回宫的崇祯,在宫里待了一天,上个早朝开个内阁会议。

又偷偷溜出宫,微服出巡去了。崇祯也想看他前天,跟锦衣卫授课后,他们是否有长进。

内阁知不知道皇帝出去了?他们是知道的,那为何不劝阻呢?

首先在崇祯带领下,挫败了鞑子第四次入关劫掠,文武百官对这个功绩是认可的。

其次现在崇祯,也是忙完了一天工作,才会偷偷溜出去的。

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要不耽误朝政,不影响贪官捞银子,才不管皇帝干啥呢!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为了加快奏折的批阅速度,崇祯每次,都拉着王承恩一起。

由其挑重要的念出来,崇祯点头批复。

司礼监秉笔太监,虽然能看奏折,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上。

但这种情况,必须教育后世之君,不可贸然使用,不然容易出现第二个王振。

崇祯溜达到了西城,要说崇祯为何,对西城情有独钟。

完全是因为这里,才能看出百姓的,真实生活面貌。

相较于更加偏远的小县、小乡,哪怕是外城这里的生活,也远远超过那些地方。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大概估算也能猜测出来,下面州县的百姓生活。

这两天街道上的锦衣卫,虽然更多了,但百姓好似对他们,不再像原来那般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