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听说是要贩酒的,也是夸起了自家兄长的酒。
崇祯询问道:“不知令兄长,酿酒作坊在何处?规模如何?”
酒肆掌柜介绍道:“我兄长这酿酒作坊,在西城烧酒巷,叫陈氏酒庄。”
“请了三十多个工人,算是这附近,较大的酿酒坊了。”
崇祯再次一拱手道:“感谢掌柜的告知,您先忙,我这便过去找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罢,崇祯便出了酒肆,去寻那陈氏酒庄去了。
经过一个时辰的找寻,总算是找到了陈氏酒庄,尚未走近,便闻到了浓烈的酒香。
酒庄门敞开着,崇祯自行走了进去,见一个穿青布长衫之人,指挥着工人搬运高粱酿酒。
见有人上门,那青布长衫之人稽首道:“客官,您是来买酒的吗?”
崇祯看着他,稽的是读书人的礼,便询问道:“店家,还是读书人?”
陈大庆拱手回道:“让客官见笑了,小人考中秀才后,便屡试不第。”
“遂改行接手了,家父这酿酒庄子,小人也是看透了,我就不是读书的料。”
崇祯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是这样的。本人这有个秘方,想赠与阁下。”
“过几日,会有人来采购,酿造出来的烈酒。”
陈大庆也是读书人,自然知道外人之言,不可轻信的道理。
便拱手道:“在下先谢过您了,不知要酿造何种酒,酿出来后您不来了,我卖给哪个去?”
崇祯摇摇头轻笑道:“知道你不会轻信于本人,这样!这里是五十两银子的定金。”
“不知能买您这,多少烧刀子?”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一块五十两银锭。
陈大庆内心盘算一番道:“华北地区,近年来连年蝗灾,未去壳的粮食。”
“如今价格在,二两银子每石(约150斤),三斤粮食能出一斤酒。”
“一石粮食,差不多出五十斤酒左右,算上人工、燃料成本。”
“您这五十两银子,差不多可以给您八百斤酒,您看如何?”(约六十文每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