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改良工艺

崇祯时期没有银票一说,只有晋商设置的会票,算是银票的前身。

可见他们已经,有了银票的意识,崇祯曾想过这玩意,不能掌握在晋商手里。

不管在任何时代,只要跟军方挂钩的生意,都是极其赚钱的。

陈大庆询问道:“这制备出的酒…,酒精卖给军方作价几何?”开始,陈大庆还觉着酒精拗口。

这话把崇祯给问住了,军方不就是他的吗?让他卖便宜点,陈大庆不赚钱,肯定不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卖太贵吧!自己又吃亏。于是试探性道:“据本人观察十斤烧酒,能出三斤左右的酒精。”

“你的烧酒本来卖六十文每斤,那酒精成本价是两百文每斤,再算上人工成本,两百四十文每斤如何?”

陈大庆略微思考后道:“可以是可以,但皇上最近不是大胜了嘛。”

“近段时间,皇上好像又在整顿卫生了,以后皇上恐怕还会要,着手恢复粮食生产。”

“到时候如果粮价下来了,售价要便宜点吗?毕竟秘方是您的,这生意也算您的一份。”

崇祯大惊,我都没告诉你,要提振粮食生产,你是如何得知的?

估摸着是猜测的,稍作思虑后道:“如果粮价下来,是可以适当降低些价格。”

“但利润保持在十之一二,要不然你不赚钱,自然也会没有动力了。”

次日早朝,崇祯询问兵部道:“杨阁老,你是否有统计战场上,活下来的伤员,有多少死于后期救治?”

杨嗣昌出班躬身拱手道:“陛下,臣对几月前的战役伤员,做了一次统计。”

“重伤救治后,死亡的十之八九,轻伤救治后,死亡的十之六七,多数死于化脓。”

杨嗣昌这里说的化脓,其实就是感染。

崇祯点头道:“这个死亡率着实太高,这会增加户部的抚恤银开支。”

“朕,偶然在市井间听到,在烧酒巷有家陈氏酒庄,生产的烈性酒,能降低伤口化脓。”

“而且好多大夫,都从他那里,拿那种烈酒当药材使。”

“不知户部和兵部,是否能去查探一番,如果真实可行,将其采购回来些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