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将银子熔炼成一个个,五十到一百斤的‘银冬瓜’,就算是贼进到,他们存钱的地窖。
想搬走一个‘银冬瓜’,那几乎是不太可能,这也是明朝富商,保存银子的普遍的方式。
像国库的存银,则是会将之熔炼成,百多斤的银砖,想要以一己之力搬走,也不太可能。
其实在明朝早期,国库存银也仅是,五十到一百两的银锭子。
但从成化国库被盗案后(注:《明宪宗实录》有明确记载),国库的存银就改了。
改成百斤左右的大银砖,一是体积较大容易被发现,二是重量太大,没有车辆很难搬运。
都整出车辆运输了,守国库的卫兵,要还不知道,那就只能等死了,还是夷三族的那种。
拍卖事件发酵了三天,越来越多的人,赶来了京师。连周边富商,也有不少人赶了过来。
经过三日时间的宣传,凝香阁聚集了,京师内外上百位富商,这些还都是交了入场费的。
顺天府府尹为保护,富商们财产的安全,还抽调了五城兵马司,上千精兵保护在四周。
当然,这些都是授崇祯之意,最后拍卖在普通百姓,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
凝香阁内火药味十足,谁都不想落后于人。
最终经过紧张的争抢,一面被京师晋商巨富亢氏所得。
一面被济南,一不知名富商所得,另一面则被天津卫,一富商所得。
由于崇祯的到来,这次天津卫和济南,在鞑子第四次进关,劫掠时未被屠城。
富商也未被洗劫,不然,这些钱早就进了鞑子口袋了。
花落三家后,凝香阁再次,抛出重磅消息。于半月之后再次拍卖,剩余的四面‘神镜’。
此时,凝香阁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汪箕提着一大盒‘琼脂于露膏’,从里间走了出来。
这是他来参加这次拍卖,交的入场费,懒得再带回去了,便直接买了东西。
汪箕儿子也跟着,其父亲来见世面了,这样的盛会,京师难得有一次。
其子汪无尽在旁边道:“这琼脂玉露膏也太贵了些,一千两银子才买三十五块。”
“那周老板还好像,很心痛的样子,说什么多送一块,真是岂有此理!”
汪箕眉头一皱道:“跟你说过多少次,做人要沉稳,需知很多事情,都是祸从口出。”
“不该你议论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言议论,再有下次家法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