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各方反应

就像建奴下征锦州、松山,朝廷也是提前半月就已知晓,方才能提前排兵布阵进行防御。

放下诏书,拿出一本空白折子提笔写道:钦命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臣洪承畴,谨题!

建奴大军于昨日已悄然撤军,其情叵测臣等深为忧虑,不敢擅专特具本题奏。

臣遥向京师稽首,伏起圣鉴,崇祯十四年七月初十九日。

大臣在向皇帝上奏之时,会分题本跟奏本两种,题本是通政司接收、登记。

再呈送内阁票拟(草拟处理意见),之后再呈送皇帝批红(最终裁决)。

奏本是直接递交给皇帝,一般是弹劾某位大臣或武将,当然!也有头铁的弹劾监军的。

从崇祯十一年以后,崇祯几乎不再派太监监军了,连高启潜都被弄去浣衣局了。

当然,这纯属崇祯的个人好恶,高启潜这草包成事不足,贪污却是一点未曾落下。

少了微操达人的干预,洪承畴一直坚守松山,与关内的沟通并不顺畅。

正因如此,朝廷获得传国玉玺这事,并未传到松山前线来。

别说更远的锦州城了,祖大寿也不知道,但斥候探听到了建奴撤军。

祖大寿还派了关宁铁骑,衔尾追击但斩获并不大,建奴的撤军井然有续。

虽然他们撤军匆忙,但并不是溃逃那种撤军,显然,松山战场并非是正面击溃的建奴。

为避免被建奴调头围攻,祖大寿下令撤回锦州城,看看京师那边是什么情况。

次日,祖大寿才收到诏书,大赦天下诏书落款的那枚印章,看得祖大寿心头直跳。

他们祖家曾经研究过鸟篆,为何会研究这方面的字体,只能说祖家是有心但无力。

别看辽东将门把持整个辽东,但就算这东西真落到他们手上,多半也不敢私藏或起兵。

祖大寿做为武将,无诏是不得随意进京的,既然认出来了是那枚印玺。

没理由不去京师探探口风,哪怕是为了家族的未来,他也需要进京师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