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再临河南

一时间,山西各地的奏本如雪花般,全都飘向了东暖阁的御桌。

崇祯是考虑过会有难点,毕竟就靠一份宋应星,编撰的土豆种植十策论。

这玩意还真不太好概括,虽然下面还细分了很多种情况,但哪个农民能读懂全部呢?

大明的识字率江南要高些,那里私塾遍地识字率能到四成,西北就要远低于正常水准。

能认识生活中五百个字左右的,只占全体百姓的一成不到,更别说看那些种植规范了。

看着眼前的奏本,崇祯眉头拧成了麻花,识字虽然不是生活必备技能。

但是,能识字的话不管是种地,还是做小买卖或与人做工,至少不会被骗从而引发官司。

崇祯不是没想过推行教育,可是现在外敌还在,一切应该为战争让步才对。

将本就有限的银两,投入到武器研发与储备,战马育种与采购中来。

崇祯对山西来的奏本,统一批复都是请童生、秀才,为官府宣讲土豆种植方式。

完成土豆育种的宋应星,已经从西苑皇家园林抽身出来,这样的人才可不能让他闲着。

崇祯询问王承恩道:“王伴伴,宋应星如今在何处?怎么有许久未曾见他了?”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宋应星跟吏部告假了,他一直在府内研学未曾出门。”

研学?都户部侍郎了你读什么书?转念一想崇祯便了然,宋应星还是怕自己为难。

都五十四岁的人了,还想通过殿试堵其他官员的嘴,唉!这该死的儒家束缚。

这话,就算是崇祯也就能在心里想想,敢说出口分分钟被喷得下罪己诏。

“王伴伴,传旨礼部、吏部,今年万寿节开启恩科考试。”崇祯对王承恩道。

承袭大统以来到崇祯十四年,因战乱从未开过恩科考试,万寿节是皇帝生日之时。

今年,十二月二十四崇祯正好满三十岁,礼部定然是要大操大办的。

不如,省下这个银钱开设恩科,好为朝廷取更多有识之士,也存了让宋应星去考的想法。

五十四岁再拖两年快六十了,到那个年纪还考个嘚的科举啊,过几年就得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