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本的汗血马,三年的繁育凑出了五百匹,肩高超过四尺三寸(一米四)。
四蹄却具备了蒙古马的粗壮,但更为修长肌肉也更发达,看其爆发力绝对强于蒙古马。
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他是知道有汗血马这回事的,但他完全看不懂这种二代马。
这明显不是大明所见过的,也有各路藩王询问杨嗣昌,后者则是摇头表示不知道。
听着身旁众人的窃窃私语,崇祯嘴角微扬暗叹:你们能想到就好咯!
这也就是为了保护那六匹,珍贵的汗血宝马种公,不然每匹成年种公不节制繁育。
数量能到一千匹左右,若真那般做的话汗血马种公,恐怕要不了几年就得挂了。
这对扩大种群毫无益处,理论上每匹种公每年能,与母本蒙古马繁育三百余匹。
为此,崇祯还教过军中马师,每年只能安排一百五十匹,其它时候则让其好生休养。
这六匹宝贝疙瘩种公,特意为它们请了专人照料,每匹种公两人照顾的比人还好。
吃的草料都要清洗,连曹变蛟都不能轻易接近,这六匹汗血马连蹄铁都没钉过一块。
像这种才两岁多的二代战马,暂时是不能上战场的,也就能牵出来阅个兵。
战马能上战场最好到三四岁,好在第一批的也快到三岁了,再有几个月就能冲锋陷阵了。
这五百匹二代战马,都已经开始钉马蹄铁了,就是为了让其适应这个过程。
五百匹战马的蹄铁,在天街的青石板上磕出的声音,是那般的清脆悦耳。
随着鼓点缓缓前行,甲胄碰撞间摩擦的生响,让周王、潞王都情绪高涨。
有这样的五百具装骑兵,建奴不派出五千骑都拿不下,当然重骑不可能拿来打阵地战。
主要作用是破开阵行,后方轻骑再跟上收割,这才是重骑的正确使用方式。
为何只有五百具装骑兵呢?主要还是生产能力不足,半年了也就生产五百余套。
索性凑个整数五百套,铁甲年产能大概是三千套,但钢甲的制作难度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