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我收拾书房时,看到了问题的文件

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极度疲惫、高度紧张后留下的狼藉感。这里不像一个办公场所,更像一个……战场废墟。

我定了定神,告诫自己不要多看,不要多想。我的任务只是清洁,让这个空间恢复表面的秩序。我开始动手,先打开窗户通风,让清冷的秋风吹散一些窒闷的烟味。然后小心翼翼地收拾散落的咖啡杯,擦拭桌面上干涸的咖啡渍和散落的烟灰。

动作尽可能轻缓,避免发出任何声响。我的目光规矩地落在需要清洁的物体表面,不敢随意乱瞟。然而,就在我擦拭到书桌中央那片相对“整洁”的区域时,我的目光还是被一份文件吸引了。

或者说,是被那份文件的状态吸引了。

那是一份被反复揉搓过、纸张边缘已经起毛、布满褶皱,但又被人用力展平、勉强恢复原样的文件。它就那样突兀地摊开在桌面上,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无声地诉说着主人曾在此处经历的激烈挣扎。

文件的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印着:《“曙光计划”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及违约条款摘要》。

“曙光计划”……我心脏猛地一缩。这就是那个出事的、投入巨资的新能源项目吗?

我的呼吸瞬间屏住了。理智疯狂地叫嚣着:移开目光!继续工作!这不是你该看的东西!

然而,一种更强大的、近乎本能的力量,却牢牢地钉住了我的视线。那是深植于骨髓里的、属于曾经的沈清弦的本能——那个在商场上磨砺过、对危机和数字有着敏锐嗅觉的沈家大小姐的本能。

我的目光像被磁石吸住,不受控制地快速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和关键数据。违约赔偿金额后面那一长串令人心惊的零,合作方单方面终止协议的引述条款,项目停滞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评估……每一个冰冷的字符,都像针一样扎进我的眼里。

大脑在这一刻仿佛脱离了身体的掌控,自动切换到了另一种模式。不再是被动承受的保姆模式,而是久违的、主动分析和判断的经营者模式。那些复杂的法律术语和财务数据,对我而言并不陌生,它们像一套沉寂已久的密码,此刻被瞬间激活。

我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握着抹布的手微微收紧。脑海中,一个模糊的、关于类似案例处理方式的记忆碎片,开始闪烁、浮现。好像……几年前,父亲的公司也遇到过一桩性质极其相似的海外合约纠纷,对方也是利用当地法律的模糊地带和强势地位突然毁约,当时几乎将公司逼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