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意识到这点就很好。” 刘在石话锋一转,进入了正题,语气变成了同行间探讨业务般的认真,“所以我才想跟你聊聊。贤宇啊,我注意到,你在接话和制造效果时,有时候会倾向于一种‘精准反击’的模式,效果很好,节奏利落。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某些时候,尤其是和综艺感稍弱或者比较内向的嘉宾互动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铺垫’和‘引导’?”
刘在石开始以刚刚结束的录制为例,提到金贤宇与一位初次参加综艺的演员嘉宾的互动:“你那个反转很精彩,引爆了笑点。但如果在此之前,你能多问一两个简单的问题,稍微‘喂’一点话题给他,让他也有参与感和发挥空间,最后再实现反转,可能整体的效果会更饱满,也会让对方更放松,更愿意展现自己。主持人的工作,有时候不光是自己发光,更要学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发光。”
这番点评,可谓一针见血,直指金贤宇目前风格中一个极其细微、但确实存在的、倾向于“效率最大化”而略显“紧凑”的特点。这并非缺点,但在刘在石这位以“照顾所有人”着称的顶级MC眼中,是可以精益求精的细节。这种级别的私下点拨,珍贵无比。
金贤宇立刻领会,心中凛然。刘在石不是在挑刺,而是在将他视为有潜力的“同行”进行培养。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几处录制时的场景,对照刘在石的话,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的,前辈。我明白了。当时只想着快速推进节奏,确实忽略了给搭档更多铺垫和空间,以后我会特别注意这一点。” 他的回答充满诚意,带着受教的态度。
“你能这么快理解就好。” 刘在石的语气透着欣慰,“你的天赋和基础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我近几年见过的最出色的新人。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可以和你交流得更深入一些。综艺这条路很长,一时的闪光靠急智,长久的口碑则靠的是这种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同伴的体贴。”
接着,刘在石又将话题引到了更远的未来:“贤宇啊,我听说……你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的消息很灵通,但语气是关心而非打探。
“是的,前辈。刚刚起步,名字叫MOP Entertainment。” 金贤宇坦然相告。
“MOP……很有想法。” 刘在石沉吟片刻,声音变得有些深远,“自己做工作室,不容易,但自由度也更高。看你之前的创意,还有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像只是满足于做一个成功的艺人。有没有想过,在未来,除了做嘉宾,也在内容策划,甚至制作方面,有更多的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一个普通综艺新人的关心范畴,触及了金贤宇的核心蓝图。金贤宇心中微动,谨慎而坦诚地回答:“有在思考和学习。我认为内容的源头很重要,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更深层次的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