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丙字擂台十六强战正式开始。抽签结果出来,清风的对手,赫然是上午前来挑衅的那三个名家弟子中的一人,名叫侯辩,据说是公孙辩的一个远房侄孙,颇得几分真传。
消息传出,擂台周围顿时围满了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个神秘的小道士,如何应对以言辞犀利、善于扰乱心神着称的名家弟子。
侯辩一脸得意地跳上擂台,折扇轻摇,对着清风拱了拱手,语气却充满挑衅:“清风道友,没想到这么快就遇上了。上午匆匆一别,未来得及好好‘论道’,甚是遗憾。如今正好,让你见识一下我名家‘真理越辩越明’的手段!”
清风依旧那副平静的模样,只是淡淡回了一礼:“请指教。”
裁判宣布开始后,侯辩并未立刻动手,而是向前一步,口若悬河地开始他的“攻势”:
“清风道友,你手持利剑,站在这擂台之上,所为者何?可是为名?为利?还是为那虚无缥缈的‘道’?”他语速极快,声音中蕴含着一种奇异的节奏,试图引导清风的思绪。
“若为名,名利如浮云,转眼成空,争之何益?若为利,区区小论道奖励,不过身外之物,值得以命相搏?若为道,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你又何必在此争强好胜?可见你心口不一,言行相悖,此乃修者大忌!心魔已生,还不速速醒悟,放下屠刀!”
这一连串的问话,如同疾风骤雨,带着强烈的暗示和精神压迫,直指本心。若心智不坚者,很容易被带入他的逻辑陷阱,产生自我怀疑,从而未战先怯。
台下不少人都暗自点头,名家诡辩,果然名不虚传。侯辩这番说辞,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偷换概念,强词夺理,但确实难以立刻反驳。
然而,清风却笑了。他想起师父玄云子关于“一剑破万法”的歪理,以及自己路上用来对付白小芷的“神逻辑”。
他等侯辩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侯道友此言,看似有理,实则大谬。”
“首先,你问我为何持剑上台。我且问你,你为何摇扇上台?可是因为天热?若是天热,为何不去阴凉处歇着,反而要来这擂台上晒太阳?可见你并非因为天热,而是因为这扇子是你名家的‘道具’,如同我这剑是剑修的‘伙伴’。你持扇为辩,我持剑为战,各司其职,何来心口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