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无权调动精锐的困境

皇帝的圣旨和天子剑,赋予了李文渊在北境名义上至高无上的权力,仿佛他真能如臂使指,调动千军万马去迎击那诡异的敌人。然而,现实的冰冷与残酷,往往比圣旨上的朱批更早一步抵达。

靖安侯府在最初的紧张忙碌后,很快便被一层更深的阴霾笼罩。

首先传来坏消息的是赵虎。他带着皇帝的谕令和兵部文书,快马加鞭赶到京畿卫戍大营,点验兵马。然而,迎接他的并非精锐雄师,而是营将们皮笑肉不笑的推诿和一份份盖着各色官印的“陈情表”。

“赵将军,非是下官等不愿遵从圣命,实在是……实在是抽调不出人手啊!”一位胖乎乎的营将搓着手,满脸为难,“京畿重地,关乎陛下安危,社稷根本,每一营兵马都有固定防区,职责重大,岂能轻动?若是抽调过多,导致京城防务空虚,出了岔子,这责任……下官等可担待不起啊!”

另一名面容精悍的将领则语气稍硬:“赵将军,不是我等瞧不起李巡阅,只是北境之敌,连霍帅都……如今派些新兵蛋子或是老弱前去,岂不是送死?既是送死,又何必浪费我京营儿郎的性命?李巡阅若有破敌妙法,何不先示下,让我等心服口服,再谈调兵不迟?”

话语冠冕堂皇,理由层出不穷。核心意思只有一个:京营的精锐,你李文渊,调不动。

最终,在兵部尚书的亲自“协调”和皇帝的又一道严旨催促下,赵虎几乎是赤红着眼,才从几个与秦桧派系不算紧密、或者说被刻意推出来当替罪羊的营中,勉强凑出了八百人。这八百人,其中过半是入伍不足三月的新兵,脸上还带着稚气和茫然;剩下的,则多是些兵痞、关系户,或是因各种原因被排挤的边缘人物,纪律涣散,眼神油滑。

当赵虎带着这八百歪瓜裂枣回到侯府门前校场时,这个铁打的汉子几乎不敢去看李文渊的眼睛。

“侯爷……我……”赵虎声音沙哑,带着压抑的怒火和屈辱。

李文渊看着校场上那稀稀拉拉、站没站相的队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道:“无妨,有人,总比没人好。”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百晓生那边的情报搜集也遇到了无形的壁垒。关于北境溃败的细节,尤其是敌军那“诡异”阵型的具体情报,在兵部存档中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被列为最高机密,以他的权限根本无法调阅。军中一些旧有的情报渠道,也突然变得滞涩起来,传来的消息真假难辨,且多有延迟。

“有人……在刻意封锁消息,或者说,在误导我们。”百晓生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冰冷,“很多关键节点,都被一股力量挡住了。我怀疑,不仅仅是秦桧余党,可能兵部本身,或者说某些掌握实权的将领,对我们此行……并不看好,甚至乐见其败。”

赛鲁班的装备清点倒是顺利,他那些“奇葩”发明和剩余的非常规物资都被打包妥当。但当他试图去将作监调用一些标准军械,比如强弓硬弩、精良甲胄时,却遭到了各种借口拖延。管事官员要么说库存不足,要么说需要层层审批,流程走完恐怕要半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