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檄?”李文渊接过那封做工精美的信函,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篇骈四俪六、辞藻华丽的文章,通篇都在抨击“今有青云竖子,不修圣贤之书,专营锱铢之利,挟诡诈之术,乱法度,惑民心,实乃士林之耻,天下之大害……”落款是州府几位颇有名气的文人。
李文渊粗略扫了一遍,便将这“文檄”随手丢在一边,嗤笑道:“写得花团锦簇,可惜空洞无物。除了扣帽子和发泄情绪,一点实质内容都没有。看来我这‘古怪的声望’,是戳到某些人的肺管子了。”
他对此早有预料。他的行事风格,他带来的变化,尤其是“信用券”这种带有金融创新色彩的事物,触动了传统观念和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那些习惯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士大夫,自然看不上他这等“离经叛道”的商贾,更无法理解(或不愿理解)他那些超乎常理的手段。将他污名化,是最简单直接的攻击方式。
“东家,我们是否要回应一下?”贾仁义问道,“或许可以请杨知县,或者找几位相熟的文人,写文章为您辩驳?”
“不必。”李文渊摆了摆手,浑不在意,“狗朝你吠,你难道还要吠回去?浪费那个时间和精力做什么。他们写他们的,我们干我们的。只要青云县的百姓认可我们,杨知县支持我们,我们的生意做得下去,就够了。”
他深知,在这种舆论战场上,与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传统文人纠缠,只会陷入无休止的口水仗,正中对方下怀。不如专注于实事,用更好的结果来证明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百晓生还想再说。
李文渊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过,他们既然送了我一个‘诡诈之术’的名头,我不坐实了,岂不是对不起他们?”
他心中沟通系统:“系统,有没有什么道具,能让我这‘古怪’的名声,变得更有趣一点,或者……让那些骂我的人,稍微吃点苦头?”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舆论非议,希望进行“趣味性”反击。生成“声望趣味化”方案包:】
【选项一(N卡):置之不理。任由舆论发酵,专注自身发展。】
【效果预估:非议可能持续,但对宿主实质影响可控。】
【奖励:无。】
【选项二(R卡):正面宣传。雇佣文人撰写文章,宣扬宿主功绩与信用券好处。】
【效果预估:可能抵消部分负面影响,但成本较高,且容易陷入与反对者的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