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述职前的暗流(下)

书办铩羽而归的消息,想必很快便传到了周通判耳中。接下来的两日,迎官驿表面风平浪静,但那种无形的压力却愈发沉重。李文渊心知肚明,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周通判在江州经营多年,树大根深,绝不可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受挫就偃旗息鼓。

百晓生被赵虎悄悄请到了李文渊的房间。这位消息灵通的前江湖风媒,此刻脸上也带着一丝凝重。

“大人,”百晓生压低了声音,“学生这几日多方打探,情况……有些不妙。”

“哦?细细说来。”李文渊示意他坐下,自己则懒散地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周通判那边,明面上暂时没了动作,但暗地里小动作不断。”百晓生语速很快,“他派人接触了此次同期述职的几位县令,尤其是与您品阶相近、或有竞争关系的,诸如富庶的临川县令张大人,以及以‘清廉’着称的安吉县令王大人。具体谈了什么不清楚,但这两位近日对大人的态度,明显更加疏远了。”

李文渊点了点头,这不难预料。周通判这是在孤立他,营造一种他“不得人心”的氛围。

“还有,”百晓生继续道,“吏房、户房那边,似乎也得了吩咐,对大人您青云县报上来的文书格外‘关照’,反复核查,吹毛求疵。尤其是关于剿匪、以及钱不多家产充公那两桩事的文书,被挑出了不少‘格式不合规’、‘用词不严谨’的小毛病,打回来要求重写或补充说明。虽然都是些琐碎问题,但很耗时间,也容易让人心烦意乱。”

“呵,官僚手段,无非如此。”李文渊嗤笑一声,“还有吗?”

百晓生犹豫了一下,声音更低了:“学生还打听到,周通判似乎……在暗中搜集一些对大人您不利的‘风闻’。”

“风闻?”

“嗯,”百晓生点点头,“比如,有传言说大人您在青云县‘与民争利’,那街头摆摊的美食生意,实则是您暗中操控;还有说您‘滥用私刑’,对待地痞钱不多等人,手段酷烈,有违仁政;甚至……还有传言,说您那‘瘟神’之名,并非空穴来风,可能真的会些……巫蛊厌胜之术,这才使得对手莫名其妙地倒霉。”

李文渊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乐了:“这周胖子,编故事的能力倒是不差。与民争利?我那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滥用私刑?钱不多那是罪有应得!巫蛊之术?他咋不说我能呼风唤雨呢?”

虽然嘴上调侃,但李文渊心里清楚,这些“风闻”看似荒诞,但在官场上杀伤力却不小。尤其是“巫蛊”这类犯忌讳的流言,一旦传到某些上官耳中,很容易先入为主地留下极坏的印象。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便是这个道理。

“大人,不可不防啊。”百晓生忧心道,“述职之时,若有人在堂上以此发难,众口一词,大人即便浑身是嘴,恐怕也难以分辨清楚。届时周通判再在一旁推波助澜……”

李文渊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凶险。述职,说是汇报工作,实则也是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审判。上官不会去青云县实地考察,他们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这些文书和在场官员的“公论”。如果被周通判营造出“此官行事乖张、手段酷烈、且身负恶名”的舆论,那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轻则考评下等,官途受阻,重则可能被当场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