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权变。”他最后说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如今北境军情紧急,漕运主干道堵塞,或可考虑临时启用海路,分流部分粮草,虽风险稍增,但可解燃眉之急。亦可动用官仓存粮,通过陆路驿道,优先保障北疆军需。多条腿走路,总比困守一途,坐视局势恶化要好。”
这提出了风险对冲和备用方案的思路。
李文渊语速平稳,将这四个框架性的建议一一阐明。他没有引用艰深的经典,也没有纠缠于具体操作,而是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勾勒出一种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
许多官员都愣住了,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李文渊提出的这四点,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尤其是“节点时限”、“信息直通”和“畅通榜”这些想法,新颖而切中要害,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就连之前对李文渊抱有敌意的一些官员,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的思路,确实与众不同,有其独到之处。
翰林院队列中,徐学士等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他们本以为李文渊会出丑,没想到对方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言之有物、甚至隐隐超出他们认知范畴的见解!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端坐龙椅的皇帝,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极淡的惊讶和……兴趣。他手指敲击扶手的动作停了下来,身体微微前倾,看着李文渊,缓缓开口道:
“明责、通络、立信、权变……李卿此言,倒是别开生面。”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在大殿中每一个官员心中炸响!
陛下竟然……认可了?!虽然只是“别开生面”四个字,但这已是极高的评价!意味着李文渊的提议,至少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和思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侍读年纪轻轻,能有此等见识,实属难得。”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群臣,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漕运之事,关系国本,确需跳出窠臼,另寻良策。诸位爱卿,以为李侍读所言如何?”
这一问,直接将李文渊推到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