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皇帝的好奇与秦桧的审视(下)

这态度,已是毫不掩饰的冷遇。将那浩如烟海、枯燥无比的故纸堆丢给一个刚来的侍读,美其名曰“整理”,实则是将其彻底边缘化,与翰林院起草诏书、参议政事的核心职能完全隔绝。

李文渊面色不变,接过书目和册子,拱手道:“下官领命。”

他带着赵虎,按照指引来到了后院东侧的书库。所谓书库,实则是一排相连的巨大库房,门前冷落,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和灰尘的味道。推开甲字库沉重的木门,只见里面书架林立,直抵屋顶,上面堆满了各种卷帙浩繁的典籍,许多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显然已久无人认真打理。

赵虎看着这如同深山古墓般的场景,倒吸一口凉气:“大人,这……这得整理到猴年马月啊?”

李文渊却并未气馁,反而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他随手从身旁的书架上抽出一本,拂去灰尘,是一本关于前朝漕运制度的笔记。又看向那堆积如山的《前朝会典》残卷,这里面不知记录了多少旧事典章。

“无妨。”李文渊淡淡道,“既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回?整理是假,借此机会,将这些故纸堆里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才是真。”

他吩咐赵虎帮忙打扫出一块干净的区域,自己则拿起书目,开始真正投入到这看似枯燥的工作中。他并非盲目整理,而是有意识地寻找与当前局势可能相关的资料——前朝的边防策略、漕运管理、财政税收、乃至一些奇闻异事、技术记载。

他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翰林院书库这些看似无用的故纸堆里,或许就隐藏着破局的关键。

就在李文渊埋首故纸堆,开始他在翰林院的“冷板凳”生涯时,皇宫深处,养心殿内。

皇帝批阅完一批奏折,揉了揉眉心,看似随意地问侍立一旁的冯保:“李文渊,今日去翰林院了?”

“回皇爷,去了。”冯保连忙躬身回道,“按您的意思,安排去了书库,整理《前朝会典》。”

皇帝点了点头,目光深邃:“你觉得此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