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声音的方向,我来到了一处较为开阔的场地。
这是唱歌比赛呀!
花儿对唱区域?
只见一位身着鲜艳回族服饰的姑娘站在中央,她手持一方手帕,面带微笑,眼神明亮而自信。
稍作酝酿,她便亮开了嗓子,唱了起来。
“青石头根里的药水泉,担子担,桦木的勺勺舀干;若要我俩的婚姻散,三九天,冰滩上开一朵牡丹。”她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在峡谷间流淌开来。
那声音高亢、悠长且爽朗,完美地展现了花儿音乐的独特魅力。
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广,真假声转换之间毫无痕迹,听得我如痴如醉。
一曲唱罢,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这时,一位年轻的藏族小伙从人群中走出,他身材魁梧,头戴毡帽,腰间系着一条色彩鲜艳的腰带。
小伙笑着向姑娘点头示意,然后也放声唱了起来:“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容易摘去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小伙的嗓音雄浑有力,这节奏我还是第一次听,他将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被这一问一答、互相对唱的精彩形式深深吸引。
只是心中的好奇越来越多。
此时一名年轻的女子,向身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打听起来。
“大爷,这花儿唱得可真好听,您能给我多讲讲花儿吗?”她满怀期待地问道。
一看她就是外地人,应该是过来旅游的。
老者笑眯眯地看着她,眼中满是对花儿的热爱与自豪。
他缓缓说道:“孩子,这花儿啊,那可是大有来头。听老辈子人说,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为啥叫花儿呢?就因为歌词里常把女性比作花朵,这名字多贴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