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挥毫泼墨,承载了多少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师傅,能给我讲讲这宣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神奇纸张背后的奥秘。
老师傅点点头,带着我来到一堆青檀枝条旁。
“你看,这青檀枝条得先破条、剥皮,然后晒干,制成毛皮。”
老师傅边说边拿起一根青檀枝条比划着。
“接着,还得经过多道工序,像蒸煮、浸泡、洗涤、漂白,依次制成胚皮、青皮、燎皮,最后才能制成皮料浆。”
我们又来到草料加工处,只见一堆稻草整齐地摆放着。
“这稻草也不简单,得先去衣、切头、除根,制成草胚,再经过处理制成青草,最后变成草料浆。”
老师傅说道。“然后把皮料浆和草料浆按比例配浆,这比例可讲究了,直接影响宣纸的品质。接下来就是捞纸、晒纸和剪纸等100多道手工工序,才能制成一张宣纸。”
我看着工匠们熟练地操作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
捞纸师傅站在纸槽旁,手持竹帘,轻轻一舀,迅速一提,一层薄薄的纸浆便均匀地铺在竹帘上,那动作一气呵成,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
晒纸师傅小心翼翼地将湿纸贴在土墙上,动作轻柔而准确,阳光洒在纸张上,泛出淡淡的光泽。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不同种类的宣纸被分类摆放着。
老师傅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道:“宣纸按原料配比分类,可分为特种净皮类、净皮类和棉料类三大类。
皮料含量越高,纸张强度性能越好,檀皮纤维所占比例高的纸,更能体现墨迹层次和润墨效果。
要是按加工方式分类呢,又分生宣、熟宣和半熟宣。
生宣没经过明矾等施胶加工,对墨水吸收性强,适合写意书画,能让泼墨豪放淋漓;熟宣经过明矾等施胶处理,质地挺硬,墨水不会洇散,适合绘制工笔画;半熟宣吸水能力和润墨性介于生宣与熟宣之间。”
我拿起一张生宣,轻轻抚摸,感受着它的柔软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