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傀儡戏

我以虚影状态,来的城市的一隅。

有一座略显破旧的老戏院,周围林立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它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繁华喧嚣中显得格格不入。

然而,这里正上演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传承之戏,主角是一种即将失传的非遗——“鹤城傀儡戏”。

我进入这座老戏院,戏院的大门油漆斑驳。

走进戏院,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木质的座椅排列得并不整齐,有些还缺了边角。

舞台上的幕布破了好几个洞,露出后面杂乱堆放的道具。

天花板上的灯泡昏黄暗淡,像是随时都会熄灭,仅有的几缕阳光从侧面的小窗斜射进来,扬起的灰尘在光柱中肆意飞舞。

戏院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一些人,有头发花白的老者,也有几个像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舞台上,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正摆弄着几个傀儡,他就是陈师傅,鹤城傀儡戏最后的坚守者之一。

陈师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布满了皱纹,岁月的沧桑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而明亮。

在陈师傅旁边,有一个年轻人,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什么,他叫小贺,是一名民俗文化研究者,听闻鹤城傀儡戏濒危,特地赶来记录这即将消逝的艺术。

“陈师傅,这鹤城傀儡戏有什么独特之处呀?”小贺打破了戏院里的寂静。

陈师傅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傀儡,眼中满是深情,缓缓说道:“这鹤城傀儡戏啊,和别的傀儡戏可不一样。

咱这傀儡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每一个关节都能灵活转动,全靠手工雕刻和拼接。

而且唱腔独特,融合了咱们鹤城当地的山歌、小调,唱词也都是老一辈艺人根据鹤城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编写的,充满了咱这地方的韵味。”

小贺又问:“那这戏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呢?”

陈师傅站起身来,将一个傀儡固定在操作杆上,说道:“表演的时候,艺人在幕后,通过操作杆来控制傀儡的动作,同时还要配合唱腔和念白。

要让这没有生命的傀儡,在台上活灵活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得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心里得有戏,手上才能出活儿。”

说着,陈师傅熟练地舞动操作杆,傀儡瞬间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做出了一个揖礼的动作,惟妙惟肖。

这时,一位头发全白的老者拄着拐杖,慢慢走到前排坐下,他是张大爷,从小就爱看鹤城傀儡戏,是这门艺术的忠实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