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允炆这孩子过于软弱,恐怕难以驾驭诸王,故一心只想削藩。朕如今实是进退两难。”

“朕本为允炆的东宫配备诸多武将,原属蓝玉、常遇春一系的人马尽数留予他,他却一心扩充文臣队伍。”

“若仅如此倒也罢了,可他竟不加甄别,什么人都敢纳入东宫,身边围满了只会空谈的书生!”

“这教朕如何放心将江山交托于他?”

汤和全身紧绷,不敢作声。朱元璋也未指望他回应,更多是在倾吐心声。

“蓝玉倒是识趣。自允炆对他态度转冷,为免冲突,他自请返回凤阳,闭门着书,将军权尽数交出。”

“可朕看允炆之意,似未打算放过他。朕实在不解,无论怎么说,蓝玉也是他的舅公,本该是他天然的助力啊!”

朱元璋仍未放过汤和,问道:

“鼎臣,你如何看待?”

汤和一脸苦涩,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清官尚且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皇家之事,涉及国家根本,臣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朱元璋有些不满,“你又在这里耍滑头!老老实实跟朕交个底!”

汤和 ** 无奈,只得低声说道:

“诸王镇守边疆,如今已与大明融为一体,若贸然削藩,恐怕会动摇边防,也伤了陛下与诸王的父子之情。”

“但既然太孙一直有削藩之意,即便陛下不削,待太孙继位,恐怕仍会推行。况且太孙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有晋王的前例在,谁也说不准其他藩王心中作何想法。”

“你这不还是在糊弄朕吗!”

“嘿嘿,老臣以为,陛下说什么便是什么,臣的意见实在无足轻重。”

朱元璋伸手指了指汤和,却并未动怒。

“你啊你!”

身为多年老友,朱元璋自然明白汤和的顾虑。尽管汤和没有明说,但朱元璋已看出他的态度——他并不支持削藩。

要不然,他也不会说削藩会动摇边疆,而不削只是“太孙的忧虑”了。

看来汤和对朱允炆也并不怎么认同,这倒也正常,勋贵与文臣向来不合。

可就连汤和这样忠心耿耿的皇党都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