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天空中,一架波音 787 客机如同一颗银色的流星,划破了厚厚的云层。阳光透过舷窗洒在朱余的身上,他静静地靠在头等舱的座椅上,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
朱余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扶手,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在安静的机舱内显得格外突兀。然而,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的目光有些空洞,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现在的身份是“周明“,一名赴美商务考察的电子公司经理。护照上的照片经过精心处理,配合细雨潜入夜的降低存在感效果,海关人员甚至没多看他一眼。
飞机显示屏显示航程已过半。
“先生,需要饮料吗?“空姐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矿泉水,谢谢。“朱余最用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回答,完美符合当前身份的地域特征。
八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朱余最随着人流走向转机通道,途中进入洗手间,十分钟后出来时已变成另一个人——金发碧眼的德国留学生马克斯·韦伯。他摘下蓝色美瞳,换上一副黑框眼镜,连走路姿势都变得更有书卷气。
转机安检时,工作人员扫了眼他的学生证和芝加哥大学邀请函,随意挥了挥手。细雨潜入夜的被动效果让这种例行检查形同虚设。
正午阳光洒在哥特式建筑群上,朱余最——现在是法国交换生皮埃尔·杜邦——背着单肩包走进物理系大楼。他特意提前抵达芝加哥,熟悉校园布局,连哪个监控摄像头有盲区都摸得一清二楚。
“杜邦先生?“身后传来温和的女声,“张教授下节课在203教室。“
朱余最转身,露出练习过无数次的腼腆笑容:“谢谢提醒,玛莎助教。“
203教室已经坐满三分之二。朱余最选了中间靠走道的位置,这个角度能清楚看到门口情况。十二点三十分,张维先教授准时步入教室,他身形瘦削,眼下带着浓重的黑眼圈。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量子纠缠的应用...“张教授的声音有些沙哑。
朱余最假装认真记笔记,实则观察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左后方那个不断看表的亚裔女生,右前方假装听课实则一直用手机发消息的男生...都可能是有心之人。
课程结束,学生们蜂拥上前提问。朱余最耐心等到最后,用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问道:“教授,关于您提到的贝尔不等式实验,我有些不同见解...“
张维先抬头看他一眼,微不可察地点点头。两人约好的暗号对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