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系统召唤算学先生

“在下陈默,字子算,见过各位。”男子拱手行礼,声音沉稳,“听闻此处需算学先生,特来应召。”

天宇请他坐下,开门见山问道:“陈先生精通算学?”

陈默从布包里取出几本算书,有《九章算术》《算学启蒙》,还有一本自己批注的《实用算术》:“不敢说精通,但自小随父学算,在乡下私塾教过十年算学,丈量土地、记账目、工程算料都做过,不算生疏。”

周老先生翻看着他的批注,只见字迹工整,对“方田”“粟米”“商功”等章节的注解尤为详细,忍不住点头:“这批注做得好,把农家、工匠常用的算法都标出来了,正适合咱们的学生。”

“光有学问还不够,”天宇看向陈默,“先生怎么教那些没基础的学生?比如一个连数字都认不全的娃子,怎么让他学会记账?”

陈默笑了笑,从布包里掏出几枚铜钱和一束细竹签:“我教学生,从不先讲书本。先让娃子们数铜钱,用竹签摆算式,比如三个铜钱加两个铜钱,就是‘三加二等于五’;再教他们用石子量土地,长几步、宽几步,算出多少方,慢慢就懂了。”

“那成人呢?”周老先生追问,“有些流民以前是工匠,想学工程测算,怎么教?”

“先教他们认尺子、记尺寸,再从‘方锥’‘圆堡’这些他们熟悉的器物讲起,”陈默拿起一根竹签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房屋轮廓,“比如盖房子要算梁长、地基宽,我就带着他们去工地,量一次、算一次,比在屋里讲十遍都管用。”

这番话恰好说到了点子上。学堂的学生既有不认字的娃子,也有需要实用技能的工匠、农民,陈默的方法兼顾了两者。

天宇看向周老先生,见他频频点头,便问道:“陈先生愿意留下任教吗?学堂包吃住,每月还有工分补贴,虽然简朴,但能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