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淬火破局,系统点醒关键术

晨光刚漫过峡谷的山脊,永安兵工厂的锻造棚里已腾起白雾。李铁山把第三块淬裂的钢坯扔进废料堆,铁钳往地上一摔,闷声闷气地骂了句:“他娘的!这铁坯明明烧得正好,一进水里就裂,到底是哪不对?”

废料堆里已经堆了十七八块开裂的钢坯,有的断成两截,有的裂出蛛网似的纹路,最可惜的那块只差最后一道淬火,枪膛都快成型了,却在水里炸成了三瓣。徐寿蹲在废料堆前,手指抚过一块钢坯的断口,那里泛着青白的光泽——这是淬火过度的迹象,钢是硬了,却脆得像玻璃。

“师傅,要不还是用老法子吧?”狗剩捧着块没淬裂的熟铁枪管,上面坑坑洼洼的,“虽然软点,但至少不会裂,顶多打几枪就炸膛……”

“放屁!”徐寿猛地抬头,眼里的红血丝像要渗出来,“炸膛?那是让弟兄们去送死!”他抓起块钢坯往铁砧上砸,“红毛夷的枪管能打百发不炸,凭什么咱们的就不行?问题肯定在淬火上!”

正说着,赵德柱拿着张纸条跑进来,纸角都被汗浸湿了:“先生,城里药铺的老掌柜说了,硝石和硫磺的比例再调调?他说当年造土炮,硝石多了性子烈,少了又没劲儿……”

徐寿接过纸条扫了眼,狠狠揉成一团:“淬火不是配火药!水温、时机、钢材里的碳含量,哪一样错了都不行。”他蹲回炉边,看着炉膛里跳动的火苗发愣——这已经是他们尝试的第二十三天,从水温到淬火剂,从烧红的程度到入水的角度,几乎试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法子,可钢坯要么淬裂,要么太软,始终找不到那个平衡点。

“嗡——”

突然,徐寿腰间的玉佩微微发烫,一道淡蓝色的光幕毫无征兆地在他眼前展开,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瞬间映入眼帘:

【检测到关键工艺瓶颈:钢材淬火参数失衡】

【当前问题:高碳钢含碳量0.6%-0.8%,淬火温度1050℃-1100℃,冷却介质为清水(20℃),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内应力集中,引发开裂】

【优化方案:1. 降低淬火温度至830℃-860℃(奥氏体化临界温度区间);2. 改用盐水(含氯化钠5%-8%)作为冷却介质,减缓冷却速度;3. 淬火后立即进行回火处理(200℃-250℃保温1小时),消除内应力】

【辅助提示:可用炭火温度判断法——钢材烧至樱桃红色(约850℃)时淬火最佳,盐水配比以“能浮起鸡蛋”为度】

徐寿猛地站起来,玉佩的温度还没褪去,光幕却已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但那串数字像烙铁似的刻在他脑子里——830℃到860℃,5%到8%的盐水,200℃回火……

“先生?您咋了?”狗剩见他脸色发白,赶紧递过水壶。

徐寿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都在发颤:“快!挑块含碳量最高的钢坯,烧到樱桃红色就拿出来!再去弄桶水,往里面撒盐,撒到鸡蛋能浮起来为止!”

“樱桃红色?”李铁山挠挠头,“以前不都是烧到发白才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