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那农人出来,赵小满状似无意地跟上,在一个僻静巷口,才上前搭话,隐晦打听刘记酒坊收粮的价钱和信誉。

那农人见是个面生的姑娘,起初有些警惕,但听她问得在行,又提及自家也有些好高粱待售,便叹了口气道:“刘记价钱还算公道,比陈三那杀人的粮行强多了!就是挑剔得很,颗粒不饱满、有霉变的都不要,分量也扣得紧。不过,现钱结算,从不拖欠,在这城里,已算难得的了。”

得到这个消息,赵小满心中有了底。如法炮制,她又大致摸清了另外两家规模稍小但口碑不错的酒坊情况。

另一边,刘氏战战兢兢地逛了几家染坊和酱园。染坊门禁森严,她不敢轻易打听,只远远看着那些进出的、手指被染得五颜六色的工匠。酱园则相对开放些,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酱香和豆豉味。她鼓起勇气,假称替远方亲戚问价,向一个看似面善的老伙计打听收豆子的价钱和要求。

老伙计瞥了她一眼,慢悠悠道:“豆子?要好豆子,饱满、干燥、无虫蛀。价钱嘛,看货定价。你要是真有好的,送来瞧瞧也行。”

虽然没得到准信,但至少没被直接轰出去,刘氏觉得这也算是个好消息。

两人在约定地点汇合,交换了信息。

“酒坊路子看来能走通,就是要货质量高。”

“染坊和酱园也能试试,特别是豆子,咱们今年新收的豆子成色好!”

“还有张嫂子说的靛蓝草,要是真能种成,染坊肯定收,那价钱可比粮食贵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希望如同拼图,一块块在她们面前拼接起来。

回到立身堂,将情况与众人一说,气氛顿时活跃了不少。分散出货,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根据各家产出特点,卖上更好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