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过光秃秃的山脊,发出尖锐的呼啸,将最后几片枯叶也无情地扯下,抛向灰蒙蒙的天空。深秋正迅速向着严冬过渡,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冷,生存的绳索也勒得更紧。
林烽小队藏身在一处背风的岩缝里,气氛压抑。上次隘口伏击带来的短暂兴奋早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焦虑和日益紧迫的生存压力。缴获的日军罐头和干粮,在五张嘴的消耗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那床宝贵的军毯,需要轮流使用,才能勉强抵御夜晚刺骨的寒意。老赵虽然有了三八大盖,但子弹只剩下十几发,手雷也仅剩一枚,这些都是关键时刻才能动用的保命底牌,不敢轻易使用。
他们像一群在寒冬边缘挣扎的饿狼,必须不断出击,才能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然而,目标的选择越来越困难,行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依靠老赵的经验和林烽系统中那个百米范围的简易雷达提供的预警,他们又进行了几次极其谨慎的狩猎。
一次,他们尾随并伏击了两个落单的、正在偷懒抽烟的伪军士兵。这些二鬼子装备差,警惕性低,战斗意志薄弱。利用地形优势和老赵精准的冷箭,他们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敌人。收获是两杆老旧的“汉阳造”步枪,少量子弹,一些粗劣的食物,以及他们身上佩戴的金属帽徽和铜质的腰带扣。
另一次,他们冒险靠近一条荒废已久的土路,发现了一辆因故障被短暂遗弃的日军辎重马车。他们如同鬼魅般迅速靠近,撬开车厢,抢走了几箱压缩饼干和几罐咸菜,还有一把日军士官使用的、钢质指挥刀,以及马车零件上的几块铸铁配件。行动过程心惊胆战,随时可能被返回的日军发现。
每一次行动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获得的常规物资食物、普通武器暂时缓解了生存危机,但林烽最关注的,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特殊物品”。
每当夜深人静,队员们沉睡后,林烽便会独自一人,在远离篝火的阴影里,进行他那隐秘的“献祭”仪式。他依次将缴获的金属帽徽、腰带扣、指挥刀碎片、铸铁零件,甚至从伪军身上搜刮到的几枚铜钱和一只小小的银耳环,紧紧握在手中,集中全部意念,沟通系统。
过程并不轻松。大多数物品带来的反应微乎其微。系统界面顶端,那行代表希望的 【标准资源】 数字,跳动得极其缓慢而吝啬。
* 金属帽徽,+0.1
* 腰带扣,+0.3
* 指挥刀碎片,+0.8
* 铸铁零件,+0.2
* 铜钱,+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