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投奔的热潮

鹰嘴崖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山谷里便已响起整齐的操练声。然而这一天,例行的平静被谷口哨兵传来的一声急促呼哨打破了。

“支队长!谷外有人!好几个,说是……说是来投奔咱们的!”哨兵气喘吁吁地跑到正在监督训练的林烽面前报告。

林烽心头一震,与身旁的老赵、赵铁锤交换了一个眼神。自黑风口税卡一战后,“山里有一支专打鬼子汉奸、给老百姓分东西的队伍”的消息,如同春风野火,早已吹遍了方圆百里的山野村庄。他们预料到会产生影响,却没想到投奔者来得如此之快。

当林烽带人赶到谷口时,看到的是七八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汉子,正忐忑不安地站在警戒线外。他们有的穿着破烂的土布棉袄,有的干脆裹着麻袋片,脚上的草鞋早已磨破,露出冻得通红的脚趾。看到林烽一行人出来,他们浑浊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混杂着希望、恐惧和急切的光芒。

“长官!长官收下我们吧!”一个年纪稍长、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汉子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声音嘶哑地哭喊道,“俺是河西村的,鬼子扫荡,房子烧了,爹娘和媳妇都……都让鬼子祸害死了!就剩俺一个了!俺要报仇!俺要跟你们打鬼子!”

“俺也是!俺家牛被二鬼子抢了,爹去理论,被活活打死了!”

“收下俺吧,俺有力气,能干活,能扛枪!”

……

哭声、恳求声顿时响成一片。这不再是之前收编赵铁锤部那种带有对峙和谈判性质的合并,而是纯粹的、自发的、饱含血泪的投奔。

林烽强压下心中的震动,示意队员们维持秩序,将这些投奔者先带入谷内,安排吃饭休息。这只是开始。随后的几天,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有新的投奔者,通过各种渠道,或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找到鹰嘴崖来。

像第一批那样,家破人亡,怀着血海深仇前来。他们大多朴实得像脚下的土地,能吃苦耐劳,但除了会使锄头,对军事一窍不通,甚至连枪都没摸过。眼神里除了仇恨,更多的是茫然。

* 偶尔会有形单影只的溃兵找来。他们身上还穿着破烂的军装,举止间带着行伍的痕迹,但眼神飘忽,有的确实是想重新找到抗日队伍,有的则纯粹是走投无路,想找个能吃饭活命的地方。素质良莠不齐,需要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