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局势稳定,多方的共同认可

“楚南节度使。”李瑶翻出一份薄纸,“他的密使前日才到,私下递了投诚书,但尚未公开表态。不过……他已下令解散私兵两万,只留三千守城。”

李震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他们不是真心服气。”他说,“是打完了仗,看清楚了利害。”

“可结果一样。”李骁接过话,“兵不血刃,地归版图,百姓少受罪。这不就是您一直想要的?”

“是。”李震应道,“但我也知道,有些人低头,是因为刀架在脖子上;有些人开口,是怕被落下。真正的稳,不在表文多少,而在人心是否真的跟着走。”

苏婉轻声道:“可人心也不是一天聚起来的。去年冬修水利,我们用以工代赈换来了十万劳力;春耕时放贷种子,救活了二十万农户;如今巡诊队走遍乡野,连山沟里的老人都知道官府会管病痛。这些事,一件件堆上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李瑶点头:“数据也印证这一点。民议汇录里,关于‘苛政’‘重役’的抱怨,从去年占总数六成,降到如今不足一成。反倒是‘路不好走’‘市集太远’这类发展中的问题多了起来。说明百姓不再怕说话,也不再只盯着活下去。”

李毅这时开口:“昨日有两名旧士族子弟报名参加科考选拔,其中一人还是王晏门生。他们交的策论,写的是‘新法如何安士心’。”

李震微微挑眉。

“看来,连最顽固的那一拨,也开始想怎么活下来,而不是怎么翻盘了。”

李骁咧嘴一笑:“要我说,该趁热打铁。这么多州郡等着回音,百姓眼巴巴看着,将士们也盼着有个名分。再拖下去,反倒显得咱们心虚。”

李震没有接话。他站起身,走到墙边地图前。上面插满了小旗,红底金字,代表归顺之地。他伸手抚过那些旗帜,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我记得三年前,我们在河东起兵时,只有五千人。”他缓缓说道,“那时连一块完整的县城都守不住。粮道被断,伤病满营,夜里点灯都不敢太久,怕引来敌探。”

“现在呢?”李瑶接口,“我们有百万户籍可调,三十六支常备军,七百座驿站贯通南北,工坊每月能产三千具强弩。就连最偏远的西凉,都有百姓主动组织乡勇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