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民间谣言起,李瑶探真相

乌鸦飞过宫墙时,李瑶正坐在西市茶肆的角落。她穿着粗布衣裙,发髻用一根木簪挽起,桌上摆着半碗凉透的茶。两名便服男子坐在稍远的位置,不动声色地扫视四周。

半个时辰前,宫中密报传来:城南三坊接连有人张贴揭帖,内容与朝堂上那张如出一辙——“伪帝立国,必遭天谴”。不同的是,街头的版本多了几句谶语:“冬无雪,春无雨,血流成渠,骨埋荒野。”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组织的扩散。

李瑶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苦涩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她放下碗,对邻座一个满脸风霜的老汉点头笑了笑:“听说最近要闹大灾?”

老汉搓着手,低声说:“可不是嘛。前日有个穿道袍的在街口念经,说皇上改元触怒上苍,今冬必有大疫。我孙儿昨儿还去领了符纸,贴在门上了。”

“哪儿领的?”

“清虚观外头,几个乞丐发的。一张换一碗米汤。”

李瑶记下这句话,又问了几人,说法大同小异。有人说是米行掌柜传的话,也有人说是在驿站歇脚时听南来的商队讲的。线索杂乱,但有一点相同——所有源头都指向城南。

她起身离开茶肆,脚步不急不缓,穿过拥挤的集市。身后两人悄然跟上。

回到内院情报署,她立刻调出昨日各地送来的揭帖副本。纸张质地、墨色深浅、字迹笔顺一一比对,发现七份传单用的是同一批竹纸,出自城南张家印坊。那家坊子平日接些私账、药方的活计,从不做官文生意,为何突然印这种东西?

她命人将热力图铺在案上,以时间轴为纵线,地点为横线,标出每一份揭帖出现的位置和传播路径。起初是零星几点,随后呈放射状向全城蔓延,而所有线路的交汇点,正是城南一处闲置宅院——据查,那院子三个月前被一名香料商人租下,签契人姓周,籍贯不明。

李瑶盯着地图看了许久,提笔写下三条指令:一查张家印坊近五日进出记录;二查清虚观道士出入踪迹;三查周姓商人背景。

刚放下笔,门外传来轻叩声。

“进来。”

门开了一条缝,一个瘦小的身影闪身而入,低着头不敢看她。是线人乙。

“说。”李瑶声音不高。

“小姐……我娘昨夜咳得厉害,您派的大夫来过了,给了药。”少年顿了顿,“我今日去了王府后巷,看见管家夜里接了个道士模样的人,从角门进去的。那人袖口绣着‘清虚’二字,腰间挂着个青布香囊,上面有朱砂画的符。”

李瑶抬眼:“你确定是清虚观的标记?”

“我认得。去年冬天,清虚观施粥,每人发一块木牌,背面就是这个符。”

她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他们待了不到半个时辰。第二天,就有乞丐在街上发符纸。我还听见一个乞丐跟人说,只要按吩咐办事,每天能拿十文钱,若拉来别人一起传话,还能加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