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民间传颂,新朝威望升

歌娘轻声哼起,音未落,张老三已拍案而起:“这词好!明日我就去鼓楼巷唱给全城听!”

次日清晨,京中各坊已悄然流传一首新谣。孩童在巷口蹦跳传唱,妇人在井台边洗衣哼调,连挑担小贩也跟着吆喝几句。短短半日,那句“李家天子真仁厚,不分贵贱都救苦”便如风过林梢,层层叠叠传遍内外城。

与此同时,工部印制的画册开始发放。图文并茂,一页画的是灾民领粥,题字“一斗米救一家命”;一页画的是医棚施药,旁注“叛军伤者亦得治”。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老人们指着画对孙儿说:“这就是咱们活下来的恩情。”

然而风声渐起,阻力也随之而来。

午后,一名学塾老夫子站在东市口,当众撕毁一张画册,怒斥:“妇人干政,蛊惑民心!自古礼法有序,岂容戏子妄议朝纲!”

话音未落,几个孩童围上来,齐声背诵童谣。清亮嗓音穿透街市,引得路人驻足。有人认出那是新设学堂的学生,便笑道:“连娃娃都懂的道理,你反倒不明白?”

老夫子气得拂袖而去。可当晚,又有人暗中找到戏班班主,递上银袋,劝其停演。

消息传到苏婉耳中时,她正在城东难民营地巡诊。此处曾是流民聚居之所,如今搭起数十间草棚,炊烟袅袅。她蹲在一户人家门前,为一个发烧的孩子敷药,听见内侍低声禀报。

她头也没抬,只问:“银子多少?”

“五十两。”

“那就加倍赏给今日登台的艺人。”她站起身,撩起裙角擦了擦手,“再加一句——凡敢演者,子女可优先入医馆学徒。”

内侍应声而去。苏婉转身走进棚屋,端起一碗稀粥喂给卧床的妇人。那妇人泪流满面,哽咽道:“娘娘,我们原以为又要饿死了……是您派人寻来,一口饭一口药地拉回来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