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铜锣响时,他听见了心跳的破绽

(女生文学 www.xwenxuem.com) 暴雨初歇,南市的青石板上积水未退,倒映着灰蒙天光与残破灯笼的影子。

沈观立于案发现场中央,手中握着一具烧得只剩铁骨的灯笼架,焦黑的纱布边缘还挂着水珠,像是昨夜那场雨,也洗不尽这人间执念。

他低头凝视掌中残物,指腹轻轻摩挲过灯柄处一道细微刻痕——不是火焰灼烧所致,而是人为划下的记号,形如半枚莲瓣。

这符号他曾见过,在柳残阳盲眼包裹的布条内侧,用墨针刺绣的暗纹,正是完整的一朵青莲。

“不是疯子行凶……是仪式。”他低声自语,声音落在湿冷空气中,几不可闻。

身旁差役正将三具死者生前最后购得的糖人放入铜锅蒸煮。

热气升腾间,糯米外皮渐渐融化,露出藏于芯中的微小纸卷。

沈观亲自展开,借伞下油灯细看——每一张皆为残页编号:户部壬午年冬赈银支放册·第三卷·丙七区、海运补录·甲字档·鹿门线……

这些账目早已随当年奏折焚毁,连档案库都无存底,可它们却以如此隐秘方式,被塞进孩童手中的甜食里,随死者一同悬于半空。

这不是恐吓,是昭告。

沈观缓缓抬头,目光扫过三根悬挂过尸体的灯柱。

高度不同,角度各异,但若以人群流动的方向推演,每一具尸首升起时,恰好处于围观者视线最易忽略的死角——既不会第一时间发现,也不会轻易错过后续传播的恐慌。

凶手熟知南市百坊布局,精通 crowd flow,甚至预判了百姓驻足停留的习惯位置。

这不是临时起意的复仇,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战。

他闭目片刻,脑中已有雏形:柳残阳失明,却记得鼓声节奏;他无法书写,便以音律编码真相;他不能公开控诉,就借“谶文灯”之名,让死亡成为传信的媒介。

但问题来了——为何模拟器无法还原关键瞬间?

当夜,大理寺偏堂烛火未熄。

沈观盘坐于蒲团之上,心神沉入识海,启动【案件推演模拟器】。

虚拟空间迅速构建:元宵灯会当日街景在意识中重现,人流如织,灯火摇曳,喧闹声浪扑面而来。

他将时间节点拉至第一盏灯笼升起前一刻,代入巡防兵视角、摊贩视角、甚至死者临终前的感知路径,反复推演。

一切顺利,直至那根红绳缓缓绷紧,灯笼离地三尺——

画面骤然扭曲,如同水面被投入石子,波纹四起。

进度条停滞在71%,系统警报无声浮现:

【警告:目标行为受外部群体情绪场强烈干扰】

【推演置信度下降至43%】

【检测到认知共振效应,建议终止当前模拟】

沈观眉头紧锁,退出重来。

第二次,他改用黄守文的视角切入,试图从知情人心理盲区切入真相。

结果依旧——临近升灯刹那,系统再度紊乱。

第三次,第四次……连续五次尝试,每一次都在同一节点崩溃。

识海深处传来一阵钝痛,仿佛有无数低语在他耳边响起,是千万人那一刻的惊呼、恐惧、悔恨交织成的情绪洪流,竟反向侵蚀了模拟空间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