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神色一肃,正襟拱手:将军想听冠冕堂皇的虚言,还是血淋淋的实情?

王仲指尖轻抚盏沿:这话倒问得多余,自然是肺腑之言。

刘基闭目深吸:恕臣直言——五年之内,必现九州倾覆之祸!

王仲瞳孔骤缩。

作为穿越者,他当然知晓五年后正是董贼祸乱京师之时。

若说黄巾蚁贼动摇了大汉根基。

那么真正撕开这乱世序幕的,正是那西凉魔王董卓!

王仲故作不解:伯温莫非觉得,眼下黄巾之乱还算不得大乱?

刘基捻须大笑:将军真以为,区区裹着黄巾的泥腿子,能撼动四百年汉室基业?

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

他预见的动荡,远比田间蟊贼可怕百倍。

王仲吹散茶烟:既出此语,想必伯温已成竹在胸。

刘基抚掌而谈:拙见有三:其一,十常侍浊乱朝纲;其二,何氏外戚羽翼渐丰;其三,陛下沉湎酒色而储君稚嫩。三者相激,祸不远矣!

王仲指节轻敲案几。

这预言与历史走向分毫不差。

伯温既为泰山郡丞,可有具体方略?本将军要的是治世良方,不是清谈高论。王仲目光如炬紧盯对方。

刘基恭敬行礼道:主公!属下认为,泰山郡虽局势动荡,却具备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王仲挑眉问道:愿闻其详?

刘基展开分析:第一,此地乃三州交界处,州府官员三五年都未必来巡视一次,如今正值乱世,更无人过问。换言之,我们在此可放手施为!

王仲颔首表示认同。

此话确实在理。

若上级频繁干预,纵然构不成威胁,也会徒增困扰。

无人掣肘,方为上策。

刘基接着道:第二,此处山水环绕,资源丰饶,若善加经营,不出五载,必成争霸根基!

此前,

王仲已考察过泰山地形。

三条主要河流穿境而过,农田灌溉不成问题;

至于旱地,亦有抗旱作物可栽培。

太山、龟山、尤来山、梁父山、临乐山、蒙山......

群山之中蕴藏 【资源】。

这简直就是天然的军事训练场!

第三,泰山周边多为郡国,除琅琊、北海稍具实力,其余皆不足为惧。待时局有变,主公可迅速问鼎中原,睥睨天下!

王仲兴趣盎然地点头:言之有理!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在此立足!

民心!刘基一针见血。

此话怎讲?王仲追问。

刘基解释道:属下身为郡丞,深知泰山百姓已对官府完全失望。加之地处三州交界,百姓非死即逃,人口凋零严重。

没有子民,何谈发展!

故而首要之务便是重拾民心。得民心者得百姓,有百姓方能图谋霸业!

王仲深以为然。

刘基这番洞见,正合他心意。

他全神贯注地聆听,唯恐遗漏任何关键要义。

刘基沉声剖析:百姓之所以背离朝廷,根源在于官吏渎职懈怠,更甚者与盗匪沆瀣一气,荼毒乡里!

他稍作停顿。

随后肃然进言:故而收拢民心的首要之策,在于重建官府威信。

王仲闻言想起商君徙木立信的典故。

以重金悬赏搬木,先许二十金,后增至五十金!

恰似燕昭王千金市骨。

先生莫非......

王仲思忖再三:要我效仿商君旧事?

刘基立即摆手否认。

正色道:商君之法虽佳,然收效迟缓。若依在下之策,必能立见成效!

王仲顿时来了兴致:愿闻其详。

刘基略作沉吟,斩钉截铁道:

诛恶!

诛恶?

王仲剑眉微蹙,面露惑色。

正是!翦除奸邪,方能凝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