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站在回声谷的光带旁,看着那些跳动的光粒,突然明白:光网不只是传递光亮,更是在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牵挂网。就像秦晓当年说的,“光走到哪里,家就到哪里”。
火狐蹭了蹭老人的裤腿,对着光带叫了一声,转换器里传出清晰的“安全啦”,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宣告——这张由光和声音织成的网,会把每个角落的故事,都牢牢接住。
断崖谷的救援让光语转换器名声大噪。周明趁机给机器加了个新功能——紧急信号自动识别。只要光带检测到急促、混乱的振动频率,就会触发警报,在所有联网的转换器上显示求救坐标,像给光网装了个“千里眼”。
“这才是光网该有的样子。”周明调试着警报系统,屏幕上的光网地图闪烁着绿色的安全点和红色的预警区,“既能传甜言蜜语,也能救急解难。”
阿念把救援事件画成连环画,贴在《星草札记》里。其中一页画着火狐对着糖纸草叫,旁边的转换器跳出“救命”两个字,救援队的直升机正顺着光带飞来。她特意给火狐的灯牌加了圈红光,像在给它颁“紧急联络员”勋章。
回声谷的山民开始用糖纸草办“光语对歌会”。每到月圆夜,他们就对着光带唱山歌,光带把歌声传到云雾山、黑风谷,甚至城里的科技馆。城里的孩子们用转换器接收到,就跟着调子学唱,光带里的振动混着童声和山歌,像场跨越山海的合唱。
有次对歌会正热闹,光带突然传来阵奇怪的振动——不是歌声,也不是求救信号,而是断断续续的“咔嗒”声,像有人在用石头敲光带。周明的仪器显示信号来自断云谷方向,那里的栗光草刚接入光网不久。
“是栗光草在‘说话’吗?”阿念好奇地问,翻译机对着光带,屏幕跳出串乱码,夹杂着“栗子”“落了”“收”等字眼。
断云谷的山民第二天发来消息:昨夜下了场暴雨,栗子熟了满地,他们忙着捡栗子,没空对歌,就用石头敲光带报喜,没想到光网真的“接”到了。“光带连敲石头都懂!”山民在转换器里笑得爽朗,“明年栗子丰收,我们敲个‘栗光进行曲’给你们听!”
失明的小男孩跟着光语对歌会学唱山歌。他的嗓音清亮,虽然看不见光带的振动,却能凭着转换器里的声音,准确跟上节奏。有次他唱到“光粒甜如蜜”时,回声谷的糖纸草突然集体亮了起来,光带里的振动变成金色,像在给歌词加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