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杨四郎崛起

第一滴热血 笋儿 742 字 15天前

当然,像他这样的新封的干仗王,即便是再彬彬有礼,人家做生意的依然心有芥蒂......

让金泽株这个来自延边的朝鲜族小伙收获最大的不单单是收入了八十来万的纯利,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要账,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小老板,使得他的人脉关系迅速得以扩张,简直成了七个小伙伴中的社交王,不像林氏兄弟只认识需要跳跳蛋的深闺怨妇,更不像金庸迷卢洪只认识那些痴迷琼瑶的言情党,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都快盖过王墨。

好在,金泽株从没有因为金钱地位的改变而疏远了六位兄弟哥们,他所有的收益,除了留点供自己日常开销外,一股脑儿都给了大头郭斌,放在城北货运站使用,有事没事,他都会出面组局,约兄弟们往一起聚餐,以前都是吃别人的,现在他争着抢着买单,谁要是先站起来买单他就跟谁急。

当然,团队成员之间偶有的打架干仗,他也从不缺席,有时候即便是走在要账的路上,只要有谁一招呼,他丢下业务就跑,随叫随到。

除了有点钱,有了固定的业务, 他身边也跟了几个同样来自延边的小弟......

任何事物,都讲究此消彼长,金泽株这一快速崛起,简直像是坐上火箭的速度,这让对头朴槿直有了危机感了,身边的几个同样来自吉林的小马仔开始蠢蠢欲动了。

朴槿直回想起自己在省人民医院的病房里打小金子四个大嘴巴子的时候,小金子看着他的那个眼神等于是在告诉他,只有逮着机会,一定敢弄死他......

朴槿直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亲奶生病这段时间,王墨团队的核心成员高歌猛进,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名气和财力都已经高出自己一大截去了,而此时,他的耳边偏偏又想起了那个年代最为熟悉的歌声: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

再也不能这样活,

再也不能那样过;

生活就得前思后想,

想好了你再做......

哎呀,不好意思,串词了,串词了......

反正就这么几首七拼八凑的神曲,歌词很明显就是给他写的。

要说,朴槿直来杭城之前,家境还是可以的,跟小金子在延吉的朝不保夕不可同日而语,朴槿直的父母都是商人,按照郭德纲的说法,是卖身(参)的,也有很多亲戚在吉林当地衙门口吃皇粮的,而他自己已经算是长春年轻一代混子中拔尖的佼佼者,当时为了躲事才来到了浙江,跟王墨他们结上梁子的时候,他也没把他们几个杭州本地人为主的小逼心子当回事,谁知道,他从骨子里是不服王墨的,更看不上同样来自东北的小金子,他潜回长春一个月,回去孝顺完奶奶再回来,杭城的江湖已经变天了......

他不甘心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别王墨团队的距离越拉越大,于是,他借助原先在城北一代混的便利条件,也干上了实业兴邦的事。折腾出一家物流公司。

他之所以选择搞物流行当,出发点纯粹就是为了要在名头上压王墨一脑袋。

你王墨在城北干什么?不是干城北货运站吗?老子直接干家物流公司。

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不管是城北还是整个杭城,干规模化的物流公司的并不多,但是,人家朴槿直,毕竟是朴槿惠的远房亲戚,不仅在东北,就连杭城也有长辈可以关照、有亲戚帮衬他的,所以发展势头良好,他像模像样的穿西装打领带进出拎个公文包,甚至有一段时间,他都已经忘了自己是个社会人,一门心思全扑在钻研物流行业的经营门道上去了......

朴槿直的蒸蒸日上,不禁让人想起一句江湖话,那就是说,成就自己的人,往往都是你的敌人!!!

那段时间,各方都趋于平静,各忙各的,事实证明,当这些个社会人有了稳定的营生和安逸的生活,确确实实没有太多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