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会有的。
仗,有的打。
这口气,咱们很快就会堂堂正正地挣回来!”
两人对视一眼,在微弱的星光下,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心和信念。
丁伟最后看了一眼那些在寒夜中蜷缩着、却依然如同即将出鞘利刃般的战士们,转身,大步走向临时旅部所在的那个漏风的破旧窝棚。
三日后。
独立旅临时旅部,杨家坳,一个漏风且潮湿的破旧窝棚内。
窝棚内光线昏暗,仅靠一盏从缴获的日军物资中翻找出来的、灯罩熏黑的马灯提供照明。
潮湿的泥土气息混合着烟草和汗水的味道,弥漫在狭小的空间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丁伟、刘文英、张大彪、赵磊、周健林、王哲等旅团级骨干围拢在一张临时拼凑起来的木桌前。
桌上铺着一张由魏和尚的侦察营凭借记忆和零星缴获地图拼接、绘制的鄂西日军初步部署草图。
地图上线条粗糙,但关键节点和符号清晰可见。
门帘被掀开,带着一身夜露寒气的魏和尚大步走了进来。
他眼中带着连日奔波的血丝,但精神却高度亢奋,将几张画得更详细的草图和几页写满蝇头小字的纸张放在地图上。
“旅长,政委,各位团长,初步摸清楚了!”
魏和尚的声音沙哑却有力,他拿起一根小木棍,指向地图,
“鄂西当面之敌,主要是日军第13师团主力,以及第39师团一部。
其先锋和攻击主力,无疑是这个第13师团,师团长是内山英太郎。
这家伙是块硬骨头,作风凶狠,尤其倚重其配属的野战重炮旅团和独立山炮兵联队,信奉火力制胜,进攻前往往进行长时间的、极其猛烈的炮火准备。”
他移动木棍,点向几个被重点标注的区域:
“根据我们抓的舌头口供和连日观察,内山将其精锐的第104联队、第116联队摆在正面。
像两把凿子,持续不断地冲击我第六战区依托三峡天险构筑的石牌要塞外围防线。
看这架势,鬼子对石牌是志在必得。
拿下石牌,就等于敲开了通往重庆的最后一道重要门户。”
木棍又移向稍远一些、标记相对稀疏的区域:
“而在石牌防线侧翼,也就是龙潭坪一带,日军部署的是第65联队,联队长叫畑俊六,据说是个关系户,能力和资历都比不上前面两个联队长。
而且,根据内线传来的零星信息和我们对敌军后勤运输的观察,分配给第65联队的炮兵支援和物资补给,似乎也相对较少。”